首页 > 聚财 > 网络舆情 > 传媒议程设置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显著

传媒议程设置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显著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1月26日11:21分类:网络舆情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江南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显示,传媒议程设置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显著。新闻传媒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积极地设置议题,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不仅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面向社会发表意见的公共平台,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督促问题企业的自我改进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查处,并使得公众、传媒、政府三者之间能形成及时、建设性的互动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报告, 2012年网络关注度最高的食品安全事件分别是白酒塑化剂、45天速成鸡、果冻老酸奶由明胶制作、湖南黄金大米等。针对同一主题、不同网站相关内容页面浏览量加总计算后,超过5000条的98个食品安全主要热点舆情。

报告认为,大部分受访网民的舆情参与行为比较理性但亟待政府有效引导。由于个别非理性网民的过激行为与大多数网民的愤怒情绪相契合,因而会激起更多网民的响应,使舆情发展难以控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运用合理的手段与方法,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初便加强对非理性网民的引导与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报告指出,新媒体背景下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方式发生改变。论坛和博客逐渐衰落,名人博客风采依旧;微博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重要平台;微信等即时通讯后来居上,潜力巨大。

报告建议,针对公众参与方式的变化,政府在舆情监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新的应对策略:首先,新形势下应更加注重“第一时间”的引导和解决;第二,态度端正、信息透明,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第三,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危机公关要选择合适的媒介;第四,以史为鉴,避免舆情的集聚效应。除此之外,针对微博的地位和特点,应重视对微博“大V”的引导和监管;而面对国外舆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要加大对境外的舆情应对力度,维护国家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该报告作者之一洪巍说,研究网民的心态、行为与影响因素,剖析典型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内生机理、传播规律、预警和引导机制,揭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和深层机理,致力于引导公众理性地看待中国社会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是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第二次出版的关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年度报告。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责任编辑:郭睿思]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