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财 > 财媒聚焦 > 中诚信国际: 银行理财产品亟待转型,破除刚性兑付面临挑战

中诚信国际: 银行理财产品亟待转型,破除刚性兑付面临挑战

互联网2015年01月13日14:11分类:财媒聚焦

核心提示:中诚信国际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存款利率管制和投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非常大,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分流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三季度存款增长明显放缓,当季减少9504 亿元,同比多减3.1 万亿元。

中诚信国际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存款利率管制和投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非常大,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分流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三季度存款增长明显放缓,当季减少9504 亿元,同比多减3.1 万亿元。

中诚信国际总裁助理黄灿指出:“银行把理财产品实际上作为存款替代品经营,反映到其业务操作中,就出现了销售误导、期限错配、信息披露不足、内部交易调节收益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坐实了理财产品即为‘存款替代品’,强化了刚性兑付预期。”

针对理财业务高速增长和风险积累并存的状况,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逐步升级趋严。2013年“8号文”对银行理财业务投资非标准化债权提出了上限规定,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上线使监管手段和统计数据信息披露显著提高,“35号文”要求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黄灿指出:“银行理财业务大部分为债权类直接融资,这类业务又以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为主,在银行表外核算,不占用资本,无需计提拨备,所谓‘刚性兑付’正是银行针对此类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承担了全额兜底责任,在此预期下,银行在此类产品上实际承担的风险被低估。”

2014年12月,监管层酝酿出台《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理财业务的刚性兑付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推动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向净值型产品转型。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元,其中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占比仅为3.41%。中诚信国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面临以下问题:

新规允许净值型产品30%的资金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由于各家银行对非标债权资产的风险评估可能差异较大,非标估值很难得到一致认可。

银行理财产品缺少第三方托管和第三方审计,净值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

银行理财资管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推出,意在将非标债权资产转化为标准化债权资产,但试点一年多来,参与主体少、估值认可度低、交易不活跃,未来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前景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配置以债券为主,交易策略以持有至到期为主,在债券投资方面银行并无投资管理优势,若向净值型转型需要大幅提升银行投资主动管理能力。

截至2014年6月,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共有498家,其中绝大多数中小银行不具备管理净值型产品的系统、人员和经验。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责任编辑:刘少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