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金社:三分钟看懂汽车金融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1月15日17:07分类:米金社

在过去几年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谷歌为代表的高科技无人驾驶技术,以优步、滴滴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冲击并重构整条汽车产业链。

它们的出现既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又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提出了挑战。要想在这一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激流勇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们应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汽车销售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时代终结后,汽车后市场将会逐渐成为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60%的利润来源于以新车销售和整车组装为主的中游业务,来自金融保险的利润所占比重仅为7%。

与此截然相反的,诸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场超过60%的利润来源于下游业务,仅仅汽车金融一项所占利润比重就为28%。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以汽车金融为代表的下游业务将会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汽车金融对于利润的贡献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基本模式和增值模式。

基本盈利模式

基本盈利模式来源于完整的服务链条,通常是大家所熟知的销售利润、贷款利差、售后维护及代理车险利润等。

增值盈利模式

增值盈利模式则更加多样化。例如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保留所有权、出租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润;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投资债券、期货、抵押贷款等理财产品所增加的收益,金融服务与汽车品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后,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所带来的利润等。汽车金融市场的创新模式为整车制造商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注意到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信贷规模为177亿;到2014年,就达到了660亿的规模,年均增速30%。中国的消费者正逐渐意识到汽车金融能使其在购车的同时享有更好的资金流动性。

2013年,仅18%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借助了汽车金融,到了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0%,我们预计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在2020年超过50%。但与美国80%和英国70%的汽车金融渗透率比起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依旧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在中国汽车金融领域,主要的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和信用卡)、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和P2P机构。

就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份额来看,银行贷款占比超过50%,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具备网点广泛、资金成本低的先天优势,但劣势在于对消费者而言,流程相对复杂,汽车专业知识不足;

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在25%到30%之间,相对而言,它们提供的产品首付比例低,服务更为专业,缺点则是资金成本相对银行较高;剩下的20%-25%的市场份额则被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所占据,他们的特色优势是申请门槛低,并且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线。

米金社在2016年年底正式进入了汽车消费金融和汽车租赁业务领域,将资产做成了一系列汽车金融消费产品。在米金社的发展之路上,从0的交易额到如今的20亿大关,成长速度一直呈指数递增。放眼整个网贷圈,20亿只能算得上是冰山一角,但这20亿对于一个成立还未满两年的平台;对于每一位米金社的成员,都是值得骄傲的成绩。

在资产端上,以优质资产端赢得市场青睐的米金社,紧紧抓住车贷平台的关键经营要害,依托线下团队的稳健把控,强大的催收体系,以及完善的贷后追踪机制,精准发力市场,在市场拓展中屡创佳绩,甚至一度超过经营多年的百亿级老牌平台,短短20个月,米金社便得以一匹黑马的雄健姿态跻身全国车贷行业的先锋领域。

接下来,米金社将完全按照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发消费金融板块。未来,米金社还会更进一步布局汽车消费金融,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翁剑平)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