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石门乡:乡村振兴——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1月30日14:54分类:中国·威宁

威宁县石门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深刻研究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主要目标,立足自身实际,改革攻坚,强基固本,大胆创新,率先以“三级自治”的农村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开启了石门乡“乡村振兴”的筑梦之旅。

穷根难除——石门乡的出路在哪里?

“山高雾大细雨多,庄稼一种几遍坡,到了秋收一算账,种一坡来收一锅;想吃包谷饭,除非老婆做月子;想吃大米饭,除非投胎下辈子”威宁县委常委、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说,石门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中区域自然环境最为恶劣、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受宗教影响程度最深的乡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目标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正是石门乡全体人民群众渴求追寻了百年的梦想,穷怕了,穷够了,石门乡可能比全国其他任何一个乡镇更加渴望乡村振兴。”聊起乡村振兴,马书记心里是既渴望又急切。

马仲华介绍说, 从贫困程度上看,2015年,全镇5448户2061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225户8906人,全乡有一半人口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其贫困程度之深,十分典型。从脱贫难度来看,地处高寒山区,位置偏远、资源匮乏、人多地少、气候恶劣、交通闭塞,资源性贫困、技术性贫困、区域位置性贫困、投资不足性贫困、制度性贫困,石门坎几乎包揽了所有贫困特征,石门坎已经成为贵州省贫困问题的“代言人”,脱贫难度之大,无法想象。石门乡的出路在于乡村振兴,这已经成为全体石门乡干部群众的共识。

提前小康——迈出乡村振兴第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伟大的目标源于伟大的实践,美好未来源于“踏石留印、抓铁有恒”的韧劲。提前完成“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任务,已经让石门乡迈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时间,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异地扶贫变迁、高原山地农业产业扶贫、农村小额信贷、低保医疗兜底、基础教育扶持、旅游资源开发、土地确权和合作社建设、交通网络改善等一些列措施,目前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达目标’的要求”,石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梁连成难言内心激动与自豪的说。

梁连成介绍说,石门乡能够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凤凰涅槃的蜕变,源自党中央、贵州省委省政府对石门乡全方位的投入与帮扶。480亩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51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10050亩烤烟、3000亩核心区中药材、6000头生猪养殖养殖基地、中水至石门31公里快速路建设、231公里“四通八达”的“村组户”公路网路、17个校(园)点……近三年来石门乡已经完成了从极度贫困到同步小康的蜕变,已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猴子岩,白刀岭,光棍出来一大捆。有女不嫁仰天窝,石头还比洋芋多。现在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条件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媳妇,让光棍村成为田园村,这是我们仰天窝的新期盼。”仰天窝村支书熊万军高兴地说。

“目前的工作成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先前,我们定的目标是争取到2020能够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现在我们已经提前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了这一目标。但是,对于石门乡来说,历史发展缓慢,欠账太多,我们现阶段的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因此,未来五年必须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让石门乡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再落后半步”,威宁县委常委,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在乡党委工作会上,提前发出了号召和动员“要想不落后,必须提前甩开膀子、迈开步子”。

 三级自治——开启乡村振兴的筑梦之旅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在成绩与机遇,阻力与困难面前,石门乡全体干部没有犹豫、观望、懈怠、软弱,而是已经提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付诸了实践。

“对于石门乡而言,经过三年时间的攻坚奋战,现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发展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是,要想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乡风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赶超,就必须在‘上层建筑’上进行改革,开对方子,找对路子。”石门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马勋华同志,为我们介绍了石门乡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经过乡党委的研究决定,下一步,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全面铺开‘三级自治’的农村综合改革,总结过去部分村组‘三级自治’试点的成功经验,让基层党建热起来、优势资源合起来、干群感情浓起来,在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据了解,过去三年,在石门乡的4个村组,已经展开过“三级自治”的试点,而现阶段,石门乡将准备在全乡14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中全面开展“三级自治”的改革。 

1、中心户长——让基层党建热起来

撤销村民小组,设置 “十户一体”。把居住相邻、技能相近、意愿相同的10户左右农户,按照自愿原则捆绑为一个发展主体,并选出1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热心公益的党员村民,作为中心户长,没有党员的“十户一体”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由“十户一体”的村民自行推选一名中心户长,并由村委和乡党委派遣一名党员,作为入户联络员,从而带动内部实现生产联产、卫生联保、公益联合、诚信联建、治安联防。

“‘十户一体、中心户长’的基层组织模式,基于我国传统乡村守望相助、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在天然的血缘、亲缘、业缘、地缘的基础之上,满足了村民的发展意愿,增进了村民的感情,充分发动了群众的力量和积极性,打破了过去个体和碎片化局面”。作为三级自治基层治理模式的设计者,马仲华对三级自治得以实施的文化基础与功能作用了然于心。

调研过程中发现,党员中心户长和党员入户联络员的设置,让基层党建能够扎下去,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县热乡冷村淡户散”的局面,切实让基层党建热了起来、活了起来。

2、自管自建——让乡村资源合起来

成立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依托自然村寨建立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根据农户的自然分布、规模大小和发展意愿,每个自管委管理3—8个“十户一体”,人口规模100人—400人不等,采取群众直选方式选出3-5人组成“班子”,遵循“一事一议”、民主约定的运行规则,配合村支“两委”,抓好本村寨的公益事业建设、生产生活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治安群防群治自管自治工作。

同时,在自管委的支持服务下,鼓励“十户一体”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能等资源,入股企业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产业,有效解决了“单兵作战”规模做不大、效益提不高、收入增不了的难题,实现了抱团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的集中了村民的财力、物力、智力,将村民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组合在一起,打破了村民个体“小、散、弱”的局面,乡村资源得到了有利的整合提升。

3、村委服务——让干群感情浓起来

优化村两委的职能作用。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细则,强化村两委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政治领导、政策宣传、服务指导、监督落实、意见收集、平台搭建的作用。村两委对接自管委主任,自管委主任对接中心户长,理顺了事务办理机制、信息联络机制、政策落实机制、群众监督机制。

“过去,一个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要面对的是一个成百上千的村民,村级事务杂多,村民居住分散,信息传达拥堵,监督反馈失效,加之部分村干部消极腐败,导致干群关系十分紧张”。石门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胡钧溥谈到自己的工作感受时说,“过去无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村里的工作都是‘支书主任满村跑,大事小事四处找,腐败分子钻空子、人民群众放狗咬’”。“现在通过三级自治的优化,上述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两委的服务功能彻底得到释放,同时,又有上下两头的监督,村两委的工作效率、工作形象、工作方式大为改观,加强了干群联络、改善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作为一名村支书,胡钧溥切实感受到了三级自治带来的改变。

威宁县石门乡“十户一体+自我管理委员会+村两委”的“三级自治”综合改革,抓住了乡村治理的“七寸”,通过治理的优化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整合了乡村优势资源,密切了乡民、干群之间的联系。用有效的治理手段,推动了产业、乡风、生活的发展,找到一条符适合当地发展现状、人民群众发展愿望的“乡村振兴”之路。(董磊磊、苏俊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