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深山七人行 打赢天宝扶贫攻坚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2月01日20:50分类:农发行重庆分行

天宝,坐落于云雾深处的万州区西部边陲,是巴渝与鄂西交界高速入口的第一村。海拔600—1200米,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村辖7个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村。

这里, 2015年有贫困户111户348人。穷,让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讨生活,留下老弱妇孺; 困,让全村缺水、缺电、缺医、缺劳力、缺生产技术;贫,让这里D级危房48户、C级危房23户,荒山荒地荒资源。2015年7月,农发行万州分行响应脱贫攻坚战略号召派出工作队助力扶贫。工作队坚持动态管理与分类扶持精准,扶贫“输血”与“造血”并举,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带领全村乡亲们走脱贫致富之路,让精准帮扶落地开花,让美丽山村之梦一天天走进现实。

2017年8月初,天宝村脱贫攻坚工作接受国家验收,“攻坚拔寨”初显风骚。

一面旗,牵引深山脱贫梦

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两年间,万州分行扶贫工作队共有7人加入,都是万州分行挑选出来的党员干部。扶贫队队长先后由万州分行副行长桑维军、徐红艳同志担任,并兼任天宝村第一书记,队员由驻村帮扶干部刘禹和结对帮扶队员卿先进、李忠诚、柳德平、张燕组成。党员的旗帜,扶贫的先锋,模范的引领,唤醒天宝人心中希望之梦。

“啊,天哪!”——随着一声惊呼,一声急刹,小车停在了悬崖边上。这是发生在2017年7月中旬,扶贫工作队到天宝村所属孙家镇政府汇报工作返回路上的一幕。“好险!今天又差点把命给交代在扶贫路上了!”队员刘禹心有余悸地说。“怕吗?都怕!咱党员不上,谁来上?”天宝村第一书记徐红艳笑着打趣道。前方,是肩负的扶贫使命所在;身后,是寄予扶贫厚望的农发行。在天宝村,有个10来平米的房间,一张床、一个桌、一把椅,无淋浴、无锅灶、无空调,还有一帮蚊子嗡嗡叫。这,就是第一书记的工作房。先后来这里赴任的两位书记均为70后,都来自原农发行重庆市分行机关的下派干部,也是万州分行党委最年轻的成员。第一书记带领扶贫队员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以“身入、心入、情入”的态度,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仅2017年六、七月间,第一书记携驻村干部就再次走访了全村111户贫困人家,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周末不回家,生病还坚守,为打赢“攻坚拔寨”的决胜之仗而努力冲刺。两年来,扶贫工作队潜心做着三件事:

扶贫立志。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内部开展交心谈心20余次,统一扶贫思想;每月召开由驻村队员和村支两委参加的会议,传达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研究安排村里每个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向村民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政策举措,让村里人知道中国梦、脱贫梦、强村梦,明白人人都可以是追梦人,激发出内生动力。

扶贫励智。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代表会、建卡贫困户会,进行“战时”动员,与大家一起商对策、谋规划,共同寻找脱贫出路,制定完善整村脱贫工作规划以及具体帮扶措施。两年来,万州分行单位捐款5.5万元、职工捐款1.86万元,募集社会捐款46.91万元,扶贫队与村支两委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1462.5万元,先后整合扶贫项目10余项。

扶贫力自。结合“两学一做”,第一书记桑维军带头上党课,领学党章党规并组织党员对照检查,促进天宝村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发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常常私车公用、全村奔走,为推进整村脱贫提供了组织保障。两年来,工作队深入家家户户、田间地头,走访座谈450余人次,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行动起来,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一网情,承载满村致富梦

天宝,深藏穷谷、依山盘踞,海拔落差600米,村组的道路多是泥泞土路,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生产生活物资进不了村,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老百姓望路兴叹。想要富,先修路。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争取到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整合扶贫资金对主要道路进行硬化。硬化公路6.85公里,路宽4米,耗资270余万元;新修人行便道5公里,耗资35万余元。一纵四平八稳的崭新步道,一条满载物流的蜿蜒银路,一场可谓“驿道”变“官道”的穿越变迁,整整耗时2年。它,演绎了脱贫攻坚从2015年的攻坚战,到2016年的歼灭战,再到2017年的持久战的艰辛之路。它,打通了天宝人通往山外的命脉,记录了扶贫工作队奔波路上多次遇险的惊厥,也昭示着精准扶贫层层传导的精、准、硬。

高山缺水、电力匮乏,一直是制约天宝村发展的重要原因。那挑水浇灌的艰辛,久旱无收的忧心,供电不足的闹心,袭扰着天宝山坳里的一代又一代。为此,扶贫队和村支两委积极与镇政府、扶贫办等部门协调,争取项目饮水工程指标100万元,新建亭子垭水厂一个,整治山坪塘13口,铺设管网12公里,水网遍布全村各户、浇灌良田980亩;争取农网改造资金120万元,对原低压线路实施全面改造升级……。至此,“路网、水网、电网”网网通,基础设施建设终于落地,乡亲们奔走相告。

一间房,托起三代安稳梦

天宝村有D级危房48户(含2015年39户,2016年7户,2017年2户),C级危房23户(均为2016年)。走进村子,随处可见不避风日、岌岌可危的破屋漏瓦。“这就是咱边远山区老百姓安身立命的窝啊!”扶贫队员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一份坚定与决然也应景而生。铲除危房、安居安寨,是天宝村扶贫攻坚要啃掉的又一块“硬骨头”。

在村里走访时,听说政府和扶贫队要解决危房问题,乡亲们都欣喜万分,也有人担忧落不到实处。村民吴昌直说:“豁别个,政府会拿钱来帮修房子,怕是没得这样的好事哟!”经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一起调查建档、来回甄别、协调争取,扶贫资金真的来了,共118万的真金白银投入了,一栋栋危房拆除了,一间间新房建成了。两年,共完成危房拆建48户、危房整治23户,推进进度100%。村民谭仁琼喜滋滋地说:“安逸哟,咱家祖孙可以睡安心觉啰!”

一片心,孵出绿色产业梦

贫困村要整体脱贫,须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这关乎扶贫开发“造血”功能定位和贫困村长远发展。扶贫队会同村支两委先后召开产业发展专题会议5次,帮助村里选定发展项目,邀请林业局专家到实地勘察,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对发展高山中熟和晚熟李子产业进行论证,确定了高山中熟和晚熟李子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

扶贫队对天宝村未来精确的产业定位,选定的这条适合天宝村生态自然的发展道路,也赢得了区扶贫办的支持。扶贫办划拨专项扶贫资金120万元用于新建李子园350亩,扩建药材基地150亩、茶叶基地150亩。产业项目带动起李子业58户,茶叶业23户,烟叶、药材业30户,共精准扶贫111户。目前,各项扶贫产业管护良好,产业发展后劲实足,随着作物成活生长期与成熟期的临近,很快就会为农民带来丰厚收益。“扶贫队是真扶贫啊,咱们村有盼头喽!”李子园种植带头人屈德军感慨地说。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两年的扶贫路上,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一起,“建八有、解八难”,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路通了、水活了、电稳了;医保、低保、五保落实了;危房改造了、种植成林了、产业成气候了。2017年7月,扶贫队结对帮扶的25家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全村“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面实现。2017年8月,天宝村的脱贫攻坚接受了国家级验收。巩固脱贫,圆梦小康,励志前行,是天宝人的下一个梦想。(陈奥)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