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白萝卜”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贵州日报2018年05月23日14:58分类:中国·威宁

此次“威宁白萝卜”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仅意味着“威宁白萝卜”的名称等方面都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管。且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帮助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5月16日《贵州日报》报道,日前,从威宁自治县农牧局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关于批准对燕潮酩酒等24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其中,“威宁白萝卜”榜上有名,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这是威宁自治县继“威宁党参”“威宁荞麦”“威宁芸豆”“威宁苹果”之后,第5个地方特色农产品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再添国家级“金字招牌”。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它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此次“威宁白萝卜”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它不仅仅意味着“威宁白萝卜”的名称、产地范围、种植技术、品质特色、产品专用标志、种植环境和质量标准等方面都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管。更大的看点还在于: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威宁白萝卜”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三农问题”涵盖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现实中,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究其原因,农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威宁白萝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让农产品品质更加安全、优质,产品特色更加稳定、鲜明。可谓是,百利无一害。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地理标志综合价值评价为商业发展提供导向,还为社会就业、收入富民、区域经济、区域形象、区域文化等提供综合性导向。2018年伊始,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要求,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争取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因地制宜把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补上去,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作为既是贵州“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交通要塞的威宁,“威宁白萝卜”的品牌效应,犹如一汪清泉,在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更为贵州经济的提质增效助力。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据统计,目前贵州仍有贫困人口280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9%,是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改变农民落后种植方式,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发挥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需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威宁白萝卜”无疑是一缕春风。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品质决定价格。白萝卜随处可见,可“威宁白萝卜”不常有。从重视“为吃而生产”到“为卖而生产”的转变,从“威宁白萝卜”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来看,愿一个个地标产品能找到商品价值的最佳切合点,起到示好效应,富裕一方农民。(鱼予)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