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加强生态建设 找准路子建设“绿色银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7月31日15:18分类:中国·威宁

威宁全县森林面积404万亩,森林覆盖率41.22%,森林蓄积量1468万立方米。这是威宁近年来生态建设发展的成果,是威宁从“荒山秃岭”走向“绿水青山”的见证。

近年来,威宁加强生态建设的步伐,累计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营造林69.45万亩,退耕还林营造林73.65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64.5平方公里。这一个个宏大的数字背后,是威宁近年来加强生态修护与建设付诸于行动的有力证实。

因地制宜修复生态成效明显

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中,威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既注重建设速度,又注重质量效益,把生态建设作为治穷脱贫的突破口,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和经济发展,着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探索出针对不同区域的水土条件、生态承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封山育林与人工促进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了人工促进主导型、植被恢复与特色产业主导型、森林景观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主导型、水土保持与基本农田建设主导型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近年来,威宁把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实施了中国3356项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10多项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以上百分点的目标。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如今的“绿色银行”。

加强森林保护助推生态建设

在加强森林保护过程中,威宁林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助推了生态建设步伐。

威宁林业部门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坚持把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造林面积、限额采伐等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任务作为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制定并推行森林防火层级管理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县、乡、村、组、户,构建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林场和基层组织全面负责、社会参与监督的层级管理责任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远远低于1‰控制指标。科学划定并发布林地面积保有量、森林面积保有量、森林覆盖率保有量、公益林面积保有量、湿地面积保有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7条生态保护红线,将其纳入县(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森林保护“六个严禁”要求,加强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近年来,威宁坚持把林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实现生态改善和民生改善。通过整合林业、扶贫、畜牧、移民等相关项目,采取引资开发、合股经营、部门扶持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和林下经济,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出了 “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玉龙、东风等乡镇万亩核桃示范点,迤那、牛棚等乡镇苹果示范点。在全县范围内,把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种植经果林的同时促进了生态建设。

制度创新 生态建设有活力

为充分激活生态建设发展活力,威宁林业系统发展创新了一系列林业修护和发展制度,保证了林业生态修复系统良性循环。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林权流转、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进一步盘活林地资源,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切实提高林农的生产性和财产性收入。按照“建一批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加快发展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公益性质,扎实推进县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同时,以分类经营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业发展等改革措施,充分激发国有林场活力。创新造林绿化机制。改革传统造林绿化机制,提升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促进造林模式多元化,有效规范造林施工队伍管理,提升施工水平。(马召凤)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