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飙:让更多的“民族品牌”升级为“世界名牌”

新华社客户端2018年08月18日14:05分类:品牌热点

8月14日,海尔集团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仪式在北京举行,由海尔集团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共同发起的“生态品牌研究中心”揭牌。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飙说,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与海尔集团强强联手,必将出现“1+1>2”的成效。期待有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升级为“世界名牌”,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818140357

↑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飙

付文飙说,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品牌数量的多与少、品牌“含金量”的高与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仅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付文飙说,去年以来,新华社充分运用自身的报刊集群、网络媒体集群以及广播、电视和户外大屏等全媒体资源,大力推动“民族品牌工程”,《民族品牌 中国骄傲》宣传片全球联播,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一分钟,世界会怎样》宣传片成为“现象级”产品;格力、京东、张裕等一批中国自主品牌加速成长,大幅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截至目前,共有二十余家企业入选民族品牌工程,影响力不断扩大。

海尔集团作为排名国产家电品牌价值榜首的龙头企业,自创立至今,一直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和网络化战略阶段,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其独创的“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与海尔集团强强联手,必将呈现“1+1>2”的成效,为民族品牌的培育和家电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付文飙说,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品牌建设步入快车道,民族品牌正在实现对欧美品牌从“质量追赶”到“价值超越”。期待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媒体界更加关注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品牌,充分发挥自身渠道优势,助力中国品牌的发展壮大。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要有新思考、新责任、新担当,练好“内功”,借好“外力”,把更多的“民族品牌”升级为“世界名牌”,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付文飙建议,第一,品牌建设,核心是抓好质量。以海尔集团为例,1985年,张瑞敏的一柄大锤,砸出了海尔员工“零缺陷”的质量意识,让公司上下对“品牌”与“饭碗”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质量主导作用,明确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增强企业在质量、创新、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二,品牌建设,重点是树立诚信。以诚为本,本立而道生。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推进品牌建设离不开市场的作用。国家机构改革专门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是要以维护公平竞争为目标,构建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体系,倡导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助力品牌建设。

第三,品牌建设,动力是持续创新。海尔通过开放式创新,加速创新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用实力和能力引领行业,快速迭代满足了全球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品牌建设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弘扬创新理念,以创新为引擎,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路径,着力构建产业、人才、技术、资本、创意共生共融的创新生态圈。

第四,品牌建设,关键是培育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品牌。在社会层面,要弘扬质量历史文化,讲好质量故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企业层面,要倡导“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深入发掘品牌内涵,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在教育领域,要构建先进质量教育体系,培育高端质量人才,加快全民质量素养和质量精神的从小养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