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观风海镇箐口村调整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8月21日18:10分类:中国·威宁

“在这里干一天,家里的晚饭就能增加一个肉。”石玉正站在水池边,腰上挂着防水围腰,忙碌地洗着萝卜。在她的身后,工人们正把清洗干净的白萝卜往大卡车上装。

这样的场景是从去年才开始的。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春风刮到了观风海镇箐口村,这一阵春风掀开了箐口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村子里开始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村民们发现原本比较宽敞的路面因为货运大车在村子里进进出出而“变窄了”。原本并不繁忙的通村路上,红色的货运车拉满了运往外地的白萝卜。

另外一个更为明显的变化是,原本这个季节悠闲的农户们,都忙碌了起来。早上一大早割了草喂牛,马上就赶往了基地上班,成为了按时上下班的“上班族”。“大家都没闲着了,哪有空啊,得闲的都出来打工了。”石玉一边洗着萝卜,一边说着话。对她来说,能在家门口打工是一件再划算不过的事情。

石玉是箐口村的精准扶贫户,土地少,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一个现状使得石玉一家的生活陷入了一种“在家务农穷,外出务工难”的困境。夫妻俩再三权衡,最后还是决定在家务农。“在外面打工才挣得到三四千块钱,除去各种开销还是不划算,在合作社打工,又喂猪又喂牛,还能照顾好老人。都不情愿出去,在这里打工还要好一点。”石玉表示,在基地一个月能上20多天班,每天工钱是70元,一个月能有1500块钱的收入,不耽误家中种地。

据了解,箐口村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当地30余人的就业,也带动了当地百姓种植白萝卜调整产业结构的热情。在白萝卜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赶在下雨之前忙着采收。59岁的杨发姐正弯着腰采收萝卜,和她一起的是当地10来户农户,多以女性为主。“挣点盐巴钱都好啊。”杨发姐表示,她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人家也不要,在家里帮忙收萝卜,一个月1000多块钱是有的,自己养老没啥问题。

箐口村合作社的成立,在带动当地农户就业的同时,也激发了农户们发展产业的热情。合作社从去年成立至今,合作社成员已经增加至5人。“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一亩地白萝卜能有12000元左右的收入,再除去各种开销和人工费用,每个社员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村支书何艳龙算起了这样一笔帐,他表示,这样的发展方式是双赢的,合作社赚了钱,农户打工也赚了钱。

“我们村是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这种模式来种的,今年种植了300多亩白萝卜,明年,我们还要加大白萝卜的种植力度,充分调整产业结构,”何艳龙表示,如今,村子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正逐渐走上正轨。

今年,箐口村还发展种植了万寿菊60亩,苹果树300亩。产业结构调整逐渐从点走上面,迈上了新的台阶。(马召凤、雷迪)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