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石榴俏枝桠——威宁龙场镇种植千亩石榴助农增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9月28日15:47分类:中国·威宁

陈昌龙55岁了,种了大半辈子的土地,向来不轻易流转土地的他,去年竟一口气流转了家中11亩土地。而在以前,这种行为是会被陈昌龙训斥为不要命的做法。“农民哪有不要土地的?除非是不想活了。”

而如今,陈昌龙不仅流转了土地,还乐呵呵的觉得自己赚了。这时候,这位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嘴里说的是“划算”。他把烟杆子往嘴里一塞,掰着手指头就要算一笔土地收入的账。

陈昌龙这笔土地账还得从头说起。

田元村海拔较低,临近可渡河畔,水源充足。多年来,当地农民都以种植小黄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然而,同一块土地连续种植小黄姜削弱了土地的营养,这些年来,田元村的小黄姜逐渐走向下坡路,原本一亩地近万元收入的小黄姜如今只有几千元的收入。当地村民也试图种点别的作物改善土壤肥力,却因为经济效益差而作罢。最近几年,田元村村民都在试图寻找种植新的经济作物。

2016年9月中旬,龙场镇组织了当地村干部和部分百姓到云南考察软籽石榴种植。当地政府积极引进了兴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带动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11月,合作社的300亩石榴落户田元村,陈昌龙的11亩土地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流转给了合作社。而陈昌龙口中的划算,不仅仅是11亩土地一年的流转费用有三万五千多元,还有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如今,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陈昌龙也成了合作社里的工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

走进兴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石榴基地里,300亩石榴已经有部分挂果。石榴不仅个头大,剥开皮更是颗颗饱满。种植石榴的村民们看到合作社的石榴长得如此好,更加放下了心。“今年是石榴挂果的第一年,长势很好。”合作社负责人徐万民介绍说。

田元村种植的软籽石榴

石榴基地的落户,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更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稳定就业。据了解,石榴基地带动了当地50户至60户的百姓就业。

陈昌云就是在基地打工的当地村民。陈昌云说,基地给他提供了就业平台,创造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好机会,在基地不仅有工资领,有土地流转费拿,还能学技术,长本领,真的是一举多得。在一旁的朱小广也表示,他本人就是种植石榴受益的村民之一,看见基地里的石榴产量高,效益好,于是他在基地旁边自家的土地里也种上了石榴树,现在已经挂果了。

田元村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石榴的生长提供了便利。同时,为了鼓励百姓发展新的经济产业,种植石榴的农户还可以得到每亩地120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这增加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2017年3月,田元村又种植了1100亩的软籽石榴,涉及当地大田、上河、岩脚、大寨四个村民组。而村民陈德昌也是一口气种植了13亩的软籽石榴。作为第一批跟随村干部到云南考察软籽石榴种植的村民之一,陈德昌种植软籽石榴显然更为积极。

“我们去看了,人家那个石榴长得那个好啊,价格卖得也高,我们的石榴要是能和人家的一样,那就发财了。”随同考察让陈德昌不再犹豫发展新的产业经济。而作为和陈德昌同一批去外地考察的陈小仓来说,种植石榴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去考察的过程中,陈小仓发出的最多的感慨就是:“这些地方好在啊,房前房后都是水果。”陈小仓一口气也种植了15亩软籽石榴。把家中大部分土地都投入到了石榴种植当中。这种一次性如此大的投入在陈小仓家还是第一次。然而,陈小仓表示,不担心会亏本。显然,今年兴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个挂在枝头的大红石榴为他带来了底气。

“就目前基地挂果的情况看下来,种植软籽石榴效益不错,预计在两年后迎来丰果期,能有效让我们村360多户农户(其中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田元村副主任陈永满说。(马召凤)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