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新经济成北京经济发展新支撑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09日16:44分类:财媒聚焦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中关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新兴领域实现总收入1.9万亿元,占总收入的81.2%……在10月9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启动仪式上,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向外界公布了北京市“双创”的一系列成果。

王英建介绍,近几年随着北京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双创”不断迭代更新,呈现出多方面的协同转变,主要表现为:从单点创新创业向生态链协同创新转变、从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软创新向以智能硬件为代表的硬创新和软硬协同方面转变、从个体创新创业向高知识群体协同创新创业转变、从科研院所墙外创业逐步向墙内外协同创新创业渗透、从分割式创新向央地协同创新转变、从北京市创新创业发展向境内外协同辐射转变。

王英建表示,这些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市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深层次迈进,促进了北京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以及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并形成了多方位的突出效应。

其中突出的一点是,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新经济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707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

同时,以前沿技术为引领的新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中关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新兴领域实现总收入1.9万亿元,占总收入的81.2%。

此外,目前双创主体力量为北京科技注入了新活力。截止到目前,北京市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家,超过400余家众创平台,以及3万个创业服务团队支撑服务创新创业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2017年以来,北京市市累计新设立科技型企业11.2万家,相当于每天设立200家。

王英建表示,双创也为北京市人才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今年以来,北京市出台了优化高精尖人才服务,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人才新政,全市设立了四个国际人才社区,有效促进了人才聚集发展。目前,中关村已聚集外籍人才近万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累计达到4万名。

另一个突出效应是,双创已成为北京创新发展的“金名片”。王英建介绍,目前中关村“1+6”“新4条”等先行先试政策已向全国复制推广,中关村创业大街汇聚了2000多家国内外优秀创新创业机构,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新高地。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24万件和6.24万件,增幅分别为17%和20%,技术合同成交额2063亿,同比增长25.2%,北京入选全球高背景科学家占全国的36%,达到90名。

王英建表示,北京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创新创业环境最为活跃,创新创业成效最为显著的地区,但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下一步仍需要牢牢把握双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进一步厚植新优势,培育新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

其中,将进一步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的引领作用,促进战略创新能力全面升级;促进生态协同能力全面升级,促进平台服务,金融服务升级,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并进一步对标国际一流,强化与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融,提升北京双创的国际影响力。(柯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