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写好产业文章——威宁新发乡聚焦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1月18日19:11分类:中国·威宁

威宁新发乡龙滩村静卧在可渡河畔,虽身处低海拔河谷地带,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破碎瘦薄,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

“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反复商量,确立了长短结合、互补结合、农旅结合的‘三个结合’发展方向。”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李大奎说。

思路和方向定了,村支两委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建引领农村产业革命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党带群”战斗合力,向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发起总攻。

该村把2204亩土地统筹起来,长效产业以“一村一品”发展软籽石榴2000亩为主,三年后陆续进入丰产期后,亩产毛收入可达21000元。“短、平、快”产业则以辣椒、小黄姜、白芨、大蒜、茄子、四季豆为主选,在石榴林下交替种植,快速实现增收脱贫,实现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在长短结合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发展养蜂业,并逐步缩减林下种植,发展林下养殖鹅和鸡,待石榴成林挂果后,形成“蜜蜂授粉、鸡鹅锄草、果花供蜜”的生态产业互补循环体系。

除此之外,部分群众自发组织在沿村两河旁边的石崖空缝中,种上玛瑙红樱桃,在岸边种上杨梅和葡萄,与软籽石榴形成有效补充,实现四季“瓜果飘香”。

滩村虽然贫瘠,但自然风光却独步乌撒大地,有清水布依、绝壁画廊、双河会吻、神树奇石“龙滩四奇”。在长短结合、互补结合的基础上,该村走农旅结合的路子,初步形成田园龙滩图景,让布依山寨富裕、祥和、美丽。

“我们要依托自然优势搞好产业增收,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村民自治、修复和挖掘古老而神秘的布依文化,自然而然地融情于山水田园文化。”李大奎说。

龙滩村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新发乡党委政府进行农业产业革命探索,扎实夯实基层党建引领农耕的生动典型。

“自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战鼓敲响后,我们按照‘五步工作法’要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倾力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力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敏说。

近年来,新发乡紧紧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因地制宜选准选好选优产业,把软仔石榴、猕猴桃、皂荚、优质辣椒、小黄姜、半夏、红黄豆、荞麦、九叶椒、白芨、青署9号、蜜蜂养殖、能繁母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集中培育产业。

据介绍,新发乡目前共种植软仔石榴3000亩、猕猴桃500亩、皂荚800亩,修建冷库1个;种植优质辣椒2700亩、小黄姜500亩、半夏400亩、红黄豆6800亩、荞麦2800亩,修建烘干厂3个,恒大帮扶修建大棚48 0个;种植九叶椒1500亩、白芨150亩、青署9号20000亩;养殖蜜蜂300箱、精准扶贫户散养能繁母牛1600头,恒大帮扶修建养牛场1个。

在党建引领产业革命中,该乡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选派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组成脱贫攻坚工作组10个,走遍辖区内31个行政村,利用板凳会、院坝会进行宣讲和发动群众,共组织群众宣讲会议300余场次,培训农民达6000余人次。

深入践行“百万农民技能大培训”活动,让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和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精心培训和指导,让贫困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思路和农业实用技能。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手把手进行教学,领着群众一起干,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截止目前,该乡共组织12名农技专家参加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指导2000余人次。

新发乡还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投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让在贫困线下挣扎的群众早日脱贫。目前,该乡投入农业产业资金约5000余万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装上了动力十足的引擎。

此外,新发乡积极壮大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培育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目前,该乡有农业公司1个、村社一体合作社8个,该乡利用这些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创新产业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益、务工收益、保底分红等,在产品销售方面,成立平台公司联系订单,确保村民效益最大化,减少市场原因导致损失,初步实现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双赢。

目前,新发乡的辣椒、半夏、青署9号、红黄豆、荞麦等特色产业已初见成效,到2019年秋季,软仔石榴将进入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发乡人民群众乘着产业调整的东风,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走上快速致富的康庄大道。(沈光勇、王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