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开美 脱贫攻坚忙——威宁迤那镇优质苹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4月12日18:57分类:中国·威宁

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发展是助推脱贫攻坚见实效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

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剪枝

上图为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剪枝

近年来,威宁迤那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创新引进了“三变”经验,充分利用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按照“品种优良化、布局合理化、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管理集约化、技术标准化、果品安全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系列化”的发展思路,围绕“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发展目标,积极发展高原苹果产业,把小小苹果树种成了全镇的“脱贫树、致富树、小康树”。

随着阵阵春风潜入夜,吹绿了迤那的座座山坡,也吹开了迤那苹果基地内的一树树苹果花,海升基地的上万亩苹果花竞相开放,从半山顶一直漫延到山脚,漫山遍野的苹果花,装扮着曾经光秃秃的山坡。行走在苹果树旁,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除草,有的忙着松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在基地的一角,苹果种植“专家”彭文才正在给新来务工的群众讲授果树的采剪技术。

“高处这些枝头和花苞要全部剪掉,不能让树苗长得过高。另外,树枝分叉的地方看着比较细、弱的枝条也不能留,留下要分营养,影响壮枝的生长,粗壮的枝条就要留着了,以后结果得靠这些壮枝。”彭文才一边演示如何剪枝打芽,一边向其他人讲解理论。

要种出优质的苹果,少不了专业的技术活儿,从开花到打顶、磨芽、修枝、再到采摘这一整个过程,每个细节都要有人专门看管照料。来自迤那镇中海村的技术“专家”彭文才,打小跟着老辈人学了不少果树嫁接管护经验。如今,家门口建起了苹果基地,彭文才种植苹果树的技术也随着经验的累积愈加成熟,靠着自己的一门技术,他成了海升苹果基地里的一把好手,每个月都有不错的收入。

“我今年都63了,这个年纪要说去外面打工也不现实,靠着自己的技术,负责培训基地里工人的种植技术,带着工人一起干活,管理基地里的日常工作,一个月有3000块钱的工资,还管吃管住,收入算高的了。”彭文才说道。

自2015年以来,迤那镇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整合资源,引进全国最大的果业企业海升集团在该镇的中海村大面积种植矮化苹果,该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优化全镇产业结构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我家里老人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还有一个小孩在上学,我们都不放心丢下家人出去打工。现在家门口的苹果基地打工,每个月都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面也照顾到了,比出去打工好。”在苹果基地里务工的中海村村民邓银群这样说道。

不仅吸纳就业,帮助周边群众增收,海升集团还将退耕还林与苹果种植结合起来,鼓励农户用土地入股,每年给予80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费和240元的国家退耕还林补助金,并优先聘用入股百姓前来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迤那镇海升苹果基地独占低纬度、高海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负氧离子含量高等自然优势,产出的苹果皮薄肉脆、营养丰富,市场竞争力强,一到采摘期,产品供不应求。

“迤那这边属于冷凉气候带,种出来的苹果品质特别优秀,从口感还有色泽方面,都算优质苹果。目前,我们基地出产的苹果主要销往北上广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年我们在香港、深圳、澳门也在慢慢打开市场,销售范围将更广。”海升集团威宁苹果产业负责人王军堂介绍道。

苹果品质好,销路广,如今,随着六威高速建成通车,这给紧邻高速的海升集团更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今年高速开通以后,第一是我们在鲜果的运输上费用大大降低,第二就是客户到我们基地上观摩的时候也带来了便捷,散户在我们这买苹果还可以直接到我们基地来进行现场采摘,对我们销售方面来说促进作用很大。”王军堂告诉笔者。

通过财政扶持、项目整合、领导包抓、技术服务等形式,根据“基础围绕园区转、项目跟着产业走”的原则,整合水、电、路等项目资金的集中捆绑使用,海升集团的苹果将形成运输、装卸、分选、包装、配送、分销、采供、仓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为迤那镇以及全县打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同时,基地还在五里岗工业园区建成了2000吨的气调库,配套每小时10吨的分选包装自动生产线。

下一步,海升集团还计划在20000亩建设基础上再延伸果汁深加工,建设果汁深加工工厂和果胶加工厂。

迤那镇的海升苹果基地只是威宁优化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适宜区、中国南方落叶水果基地、贵州唯一的优质苹果生态适宜区,威宁结合实际,根据苹果优势区域分布,按照连片规划,集中打造,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板块经济布局,目前威宁苹果已初步形成了以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黑石头镇、雪山镇为中心的10万亩以上优质苹果产业带,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卯龙艳、马召凤)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