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坝子织锦绣——威宁500亩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23日16:05分类:中国·威宁

时下,走进小海镇坪山村蔬菜大棚基地,农户正忙着插苗、除草。在基地的一角,五六名务工人员有条不紊地采收雪豆白,大家边劳作边拉家常,不时笑语连连。

<p>小海坝区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色光芒</p>

小海坝区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色光芒

“基地是恒大援建的,我们接管后主要种植经营雪豆白。这个品种在威宁是首次种植,从种到收就是两个月时间,生长周期很短,效益也很好。”小海坝区基地管理员赵刚说。

小海镇坪山村,这里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清澈见底的小河穿境而过,灌溉、运输等条件相对优越,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得天独厚。

该基地除了种植雪豆白外,还大量种植太阳白。雪豆白和太阳白,在威宁均是首次种植,品种很适应当地气候,在大棚里长势很好。

“我们的大棚小一些,大约三个有一亩,两个品种亩产均可达300斤左右,收获以后由江楠公司运往外地去卖,就怕种不出,根本不愁销路。”赵刚说。

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当地群众一边在家忙家务,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有空就到基地务工,养家挣钱两不误,不少人家还有土地流转费。

坪山村村民宋彩艳,是前来基地务工的人员之一。她家里开有水泥砖厂,有顾客需要定砖时,她就回去忙生意,还要开车送砖。得空就来基地务工,不仅可以挣钱还可以学技术。

宋彩艳说,她来基地务工主要是来学技术,毕竟做水泥砖生意不是长久之计,等她积累了资金,学会了技术,她也要流转土地来种蔬菜,自己当老板,挣点绿色钱和轻巧钱。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基地不仅吸纳当地村民务工,也招募其他乡镇的群众过来就业。了解这一情况后,笔者心里充满了疑问。外乡镇来回这么远,每天上下班是不是不方便?

原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地在大棚旁边为不能回家的务工人员搭建了食宿一体的简易活动板房,既提高了基本农田的使用效率,又节约了务工人员的生活生产开支,更有效吸呐了外乡镇群众前来应聘务工。

来自哈喇河镇的群众王邦美就是远道而来的务工者之一。她说,以前在外地打工,家里有事时太远不方便。现在好了,离家更近了,一旦家里有事,就找人用摩托车送,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在这里感觉挺好,不但有收入、有房住,忙了一天还有饭吃,生活挺好的。”王邦美说。

据介绍,该基地2018年3月份开始建设,2018年10月份移交给江楠集团经营使用,吸收当地贫困户及土地流转户等在基地务工,平均每天用工50人,高峰期200多人。

“在基地里,每天差不多都有50多人上班。在务工费方面,点天工的80块钱一天,计件的6角钱一斤。算下来都差不多,就看前来务工者的具体情况,他们可以灵活自由的选择结算方式。”赵刚说。

据介绍,该基地流转土地1000亩,由恒大援建大棚1008栋,冷库800平方米,相应的制冷设备4套,办公用房255.8平方米,并配套了喷灌机房2个,喷灌系统2套,微耕机26台,旋耕机2台。

“恒大威宁分公司主要是配合当地政府,在坪山以每亩800块的价钱流转土地1000亩,并援建温室大棚1008栋,还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冷库,同时配备了微喷设施。”恒大威宁扶贫分公司扶贫队员杨军说,“目前,我们按照一个大棚覆盖一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让当地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700块钱的保底分红。”

“该坝区涉及小海镇的土地面积有4100亩,涉及农户2131户95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1户2336人。帮扶力度挺大的,帮扶效果也很好。”小海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康远林说。

在威宁,如小海坝区一样具备500亩以上规模的坝区比比皆是,这里只是威宁坝区建设的一个典型缩影。为了宏观了解威宁坝区建设的成就,笔者随后走访了相关部门。

近年来,威宁在发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中,按照产业结构“八要素”来精确选择优质产业,进一步细算产业帐,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产销对接,搞好利益联结,使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增大,让发展坝区农业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威宁有500亩以上坝区53个,面积21.22万亩,涉及农户37987户171531人,其中贫困户6826户29569人。样板坝区2个,面积12581.2亩;达标坝区14个,面积17571.2亩。截止目前,53个坝区已完成种植马铃薯2.1万亩、蔬菜9.8万亩、水果0.8万亩、中药材0.9万亩、其他作物0.1万亩,烤烟2.6万亩。

威宁按照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充分整合农田水利项目投入坝区,抓好以排灌渠系、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威宁53个坝区中,有效灌溉面积达7.38万亩,占比34.8%。样板坝区有效灌溉面积0.65万亩,占比52%。达标坝区有效灌溉面积0.31万亩,占比24.56%。一般坝区有效灌溉面积占比35.2%。”县产业办负责人朱绍雄介绍道。

与此同时,威宁大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进产销对接。工作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出台了农特产品促销政策和电商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产销对接。

截止目前,已培育经营主体112家,其中龙头企业有14家,其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98家。已落实订单生产11.11万亩,样板坝区0.8万亩,达标坝区1.24万亩。

在科技服务方面,威宁农业农村局选派53名技术骨干蹲点坝区做技术指导,乡镇成立技术服务组开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坝区技术服务指导率达100%,并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35期1.6万人,大大提高了“土专家、田秀才”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

截止目前,威宁坝区农业建成大棚5.6万余亩,农产品分拣包装场所35处,冷库17个,配备冷藏车2台,总冷库库容3250吨,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农机拥有总量35146台套,电网覆盖率100%。

威宁除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品种外,还将13个蔬菜品种、6个中药材品种、7种水果及地方特色优势作物纳入保险范畴。已整合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1.13亿元,并调配1800万元投入坝区建设,同时组织11家企业到绿色产业子基金投入坝区建设。

现在,威宁坝区农业正按照连片规划,集中打造,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板块经济布局,不断向前推进。

“纵观威宁500亩以上坝区,平均亩产值8000元以上,两个样板坝区12000元以上,14个达标坝区8500元以上。”朱绍雄说,在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威宁荣获市级考核第一名,这是威宁发展坝区农业成绩斐然的见证。(沈光勇 卯升林)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