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蔬菜产业 助力贫困户增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28日08:01分类:中国·威宁

近期以来,秀水镇中海村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陆续成熟,红彤彤地挂满了枝头。

恒大帮扶援建秀水镇中海村蔬菜大棚基地里,工人们都手中提着桶,熟练地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图片1

豆角丰收

每天,西红柿、豆角、辣椒等蔬菜被陆续从这里运出,销往昭通市农贸市场。

该基地大棚由恒大集团援建,共有288栋大棚,目前有83栋大棚种植西红柿、73栋大棚种植豆角、46栋大棚种植辣椒,剩余大棚种植香菜、莲花白、花菜、芹菜等蔬菜。

基地管理人员赵德永说:“目前大棚里种的西红柿、辣椒、豆角都已经开始采摘,主要销往昭通市场,西红柿均价1.3元1斤,豆角、辣椒均价1.5元1斤。这一季蔬菜产值约在40万元左右。”

赵德永老家在“早熟蔬菜之乡”玉龙镇,他本人也常年种植蔬菜,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现如今他在基地里负责种植管理。

赵德永说:“我们在老家种蔬菜都是拉到昭通去卖,对那边的市场比较熟,也认识人,现在大棚里的蔬菜种出来大部分都是拉到那边去销售,少部分通过批发在本地销售。”

大棚于年初开始投入使用,已经种植过一季蔬菜,目前是第二季种植。

修建大棚,使当地蔬菜产业得以蓬勃发展。在大棚内进行种植,可以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当地农户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大棚基地内务工,实现就近就业、稳步增收。

家住中海村水塘组的陈永文说:“离家近,跨出家门口就是大棚基地了,不仅务工方便,家里喂了牲口也方便照顾。”

陈永文今年60岁,他和老伴两个人在基地里务工,每个月可以增收5000元。

“原来,我们自己种苞谷、洋芋、烤烟,就拿烤烟来说,亩产3000元左右,除去地膜、肥料、管理、烤烟的费用,也就净赚1000元左右。不如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不费力、不操心,还稳赚1000元。”陈永文说。他的家里有3.5亩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每年1000元,光是流转土地的收入就有3600元。

同样在基地里务工的村民马永达说:“年纪大了不好出去打工,在大棚里做工,活比较轻松,像我这个年纪也做得来。”

马永达今年也60岁了,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在家照顾还在上学的小孙子,平日里农闲的时候就在基地里务工,一个月下来务工收入不低于2500元。

这2500元的务工收入,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境况,也让马永达的心里涌出了一股自信,他笑着说:“我这个年纪还能挣钱哩!”

“基地平均每天可带动20余人就业务工,种植和采收的时候务工人数在30人以上,务工工资为每天70元。”赵德永说。

在基地里务工的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又不想在家中闲坐“等着天上掉馅饼”。恒大集团援建的蔬菜大棚完工投入之后,很多当地农户就有了就业务工的好去处。

据赵德永介绍,目前大棚基地内所种植的西红柿、豆角、辣椒已经进入采收期,预计西红柿产量为80吨、豆角35吨、辣椒30吨。这一季蔬菜采收完毕之后,大棚内将种植莴笋、洋芋、大蒜、香菜等蔬菜。

因地制宜,大兴蔬菜产业,不仅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让调整产业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稳步小康。(唐爱梅 罗纱 唐本黄)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