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桥街道发展“三白”蔬菜产业助农增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1日20:37分类:中国·威宁

近日,家住陕桥街道新林村的陈刚一家异常忙碌。

“现在正是夏收秋种,我家又要忙着挖洋芋又要忙着种一季大白菜,全家人都在地里忙,午饭也只能带到地里来吃。”陈刚一边忙着挑拣挖出的洋芋装袋,一边说道。

陈刚家里6亩多地,一直以来都只能种一季洋芋或者包谷,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有限。今年随着村里鼓励调整产业,他开始尝试种大白菜,如今种植较早的4亩大白菜已经采收,能为他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按照目前大白菜的市场价格,我家这4亩多大白菜估计能有7000多元的纯利润。原来种地我们基本上都只是种一季,现在才发现太浪费了,我准备把菜卖完后再种一季绿肥,这样就有草料喂牛了。”陈刚笑着说道。

目前新林村老百姓散种的大白菜1000亩左右,村社一体的合作社种植的20亩左右。

“以前我们村的老百姓都主要以种植传统的包谷、洋芋为主,今年开始才大面积种植‘三白’蔬菜,现在还属于起步阶段,很多老百姓也还在观望,我们村两委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通过村社一体合作社让老百姓看到种‘三白’蔬菜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党员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参与者,把‘三白’蔬菜产业发展成以后新林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新林村村主任助理费传银介绍道。

今年以来,随着全县“三白”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陕桥街道把产业发展作为根本扶贫、长远扶贫的目标,借助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三白”蔬菜产业,不断优化社区产业结构,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和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走进陕桥街道孔山社区“三白”蔬菜产业种植基地,一棵棵绿油油的大白菜长势喜人,务工群众正忙着除草,一派丰收景象。

图为务工群众在蔬菜基地除草

图为务工群众在蔬菜基地除草

“我家流转给这个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地有7亩多,以前这几亩地都是种洋芋,今年流转给基地种蔬菜了,一亩地一年700块钱的流转费,我还能到基地里打工,做除草、翻地的轻巧活,一天有80块钱的工钱,打工就在家门口,也很方便,挺好的。”尹美秀是孔山社区一组的村民,她一边忙着除草一边说道。

在孔山社区像尹美秀一样的老百姓很多,他们通过将家中的土地流转出来种植蔬菜并到基地务工,每年的收入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能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通过发展“三白”蔬菜种植,不仅将社区内闲置、产生经济效益低的土地集中起来谋发展,同时也为社区及周边的群众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来自金钟镇文昌社区的大二学生孔祥应目前已经在蔬菜基地勤工俭学两个月时间,趁着暑假的两月,他能在基地挣到4000元以上的工资,不用再为大学里的生活费操心。

“因为我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读书的学生多,父母靠着家里的土地种点庄稼也挣不了多少钱,收入远远小于支出。所以我就趁着暑假来这里勤工俭学,一天80块钱,政府补贴20元,管吃管住,还能挣到一部分生活费,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孔祥应说道。

自7月初开始实施种植以来,目前,孔山社区已经发展“三白”蔬菜种植面积630多亩,其中大白菜406亩,白萝卜120亩,莲花白20余亩。今年是第一年种,只能种植一季,明年以后随着产业发展成熟,预计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目前我们基地里的主要工作就是‘三白’蔬菜的田间管理,同时我们也在继续开展土地流转、田间培训,让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在用工方面,平均每天来务工的工人在80多个以上,主要以流转了土地的当地群众和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孔山社区“三白”蔬菜产业基地负责人陈卫洪告诉记者。

据悉,近年来陕桥街道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街道13个村(社区)共种植“三白”蔬菜2100多亩,以金丰公社为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三白”蔬菜950亩,现已种植700亩,剩余的230亩整组织莲花白苗,预计五天内可全部种完。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120人左右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人左右,非建档立卡贫困户50人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为群众、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赢利、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目标。”陕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良介绍道。(卯龙艳 文旭)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