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出山│消费扶贫闯新路 黔货出山进杭州

爱链杭黔微信公众号2019年11月15日22:38分类:公益活动

一边是被誉为“中国山核桃之乡”的杭州市临安区,一边是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的黔东南施秉县,两地地形相似,相隔千里,2013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了缘。

为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临安区建立了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整合资源、畅通信息”“两地联合,突出特色”的打通全产业链的“临安扶贫新型模式”。

“线上+线下”编织消费扶贫一张网

2018年以来,临安区对口办作为主要执行部门,统筹协调相关单位,逐步探索出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1+2+8+N”(1即1个扶贫车间,2即2家销售门店,8即扶贫生鲜车覆盖8个社区,N即覆盖医院、学校、旅游景点、商超、广场等)的消费扶贫新模式,为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8年来,施秉县特色农产品通过临安电商帮扶,精品水果、苗绣、香薯粉等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杭州、临安等地,直接带动社会投资约1.3亿元,新增农产品年销售额7300余万元,带动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间接带动2万户农户创新创业。

黔货出山│消费扶贫闯新路 黔货出山进杭州1

2019年7月,临安区印发关于实施2019年临安区对口及山海协作“双十”项目的通知,对“文化旅游、黔货出山、苗绣出山、光伏电力、中草药产业、养殖产业、三进工程及‘黔农印象’‘消费扶贫’”等产业类项目及民生类项目做出了详细规划。同月,临安区6部门联合印发杭州市临安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线上+线下”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临安区和施秉县两地立足双方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供应链体系、运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激活市场动力,助推“黔货出山”、“黔民脱贫”。

五位一体,构建“黔货出山”供应体系。建设“扶贫工厂+基地+仓储+门店+社区”五位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培育“消费扶贫”市场主体。投资600万元在施秉建成10个扶贫工厂,实现苗绣工艺品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流水线生产,直接带动4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根据杭城消费需求,重点建设杨柳塘蔬菜、双井精品水果等种养殖基地10个,总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投资100万元在临安建成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前置仓库,实现农特产品的冷链仓储、批量分包、分拨配送等功能,从而统一农特产品标准和实现全国电商订单一件代发。在杭州区域精心选址开设10个实体门店,展示销售黔东南州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部分单店营业额突破2万元/日。

运营集成,打造“黔货出山”销售矩阵。深化“1+3+8+600”实体化运作模式,为“消费扶贫”提供运营体系支撑。即建立1个运营中心,建立3个标准体系,建立8类分销模式,建立“600”人才体系。

部门协同,优化“黔货出山”营商环境。重点孵育了闻远科技、黔农印象、晟云农业、临安农合联等有地区影响力的帮扶企业。将电商扶贫运营中心、前置仓库、社区运营等纳入消费扶贫重点项目,在用地、资金、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审批服务代办,目前已全部投入市场化运行。

“线上+线下”构建消费扶贫菜单子

“线上+线下”构建消费扶贫菜单子

2018年,临安区太湖源镇、青山湖街道等向施秉县输送天目小香薯苗65万株,形成130多亩的种植基地,按亩产2500斤算,产量可达325000斤,产值可达70多万元,带动589户贫困户增收。

2018年10月至12月,在临安主城区开设了临安-施秉特色商品展示中心,展示施秉产品50余种(特产类,水果类,苗绣,银器,中药材等),将施秉绣娘作品在亚马逊、速卖通、国际站等平台展销,开馆以来销售施秉农产品140余万。

2019年9月,临安区帮扶办、发改局等部门联合发起“团购施秉农特产品,助力‘黔货出山’”活动。精心组织农特产品礼包,产品主要有红心猕猴桃、土鸡、太子参等,90%以上都是从当地的农户手中采购,直接带动600余农户增收,产生订单5700余件,订单金额135万元;糯小米采购数量6600余单,约33000余斤,订单金额50万元,累计金额185万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