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03日17:26分类:中国·威宁

威宁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2018年末,154万余人口的威宁还有9.6万人未实现脱贫摘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剩余的9.6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如期全部实现脱贫,12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

近年来,特别是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威宁针对人口多、地域大的实际,把全县划分为六个战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易地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打出一系列围歼贫困“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

干部下沉,贫困村都有“双书记”

10月21日,哲觉镇马桑林村第一书记岳刚带领村两委走访贫困户。夜晚的灯光下,他还要加班整理归档村里的相关资料。岳刚是威宁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今年7月被派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国庆节期间,他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回威宁县城看看年幼的孩子。

岳刚就是威宁选派的315名村支部第一书记之一。

在脱贫攻坚战中,威宁把全县分成六大战区。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抽调精干力量37人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全面统筹脱贫攻坚工作。在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将全县39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六大战区,实行“常委包片、政府抓线、人大政协共管、部门包干、乡镇主战”模式,由一至二个常委负责一个战区,政府分管副县长整合分管部门资源重点攻坚,人大政协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督促检查、共商共建,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对所需的产业或基础设施等一一补齐短板。乡镇负主体责任、全方位抓实攻坚工作。同步完善资金监管、议事决策等工作制度,实行“月工作计划”推进制,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不仅把全县分成六大战区,威宁还实施“四个”下沉到村,即干部下沉到村、保障下沉到村、工作下沉到村、管理下沉到村,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最大程度将县、乡帮扶力量下沉到村,将全县8168名领导干部与1636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组建驻村工作组 315个,省市县下派315名村支部“第一书记”和 1261名驻村干部开展脱贫帮扶工作,通过“进村挂帮”“进户连心”,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富,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抽调 84 名科级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村(社区)“双书记”、贫困村驻村干部全覆盖。

“亮剑”贫困,不脱贫不收兵

时值深秋,在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千亩大棚基地,绿油油的白萝卜丰收在望,田间地头到处是种植户忙碌的身影。

这个基地是五里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锦峰的产业示范点。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朱锦峰经常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在“亮剑”贫困中,各战区向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签订作战责任书,各乡镇(街道)向战区指挥部签订作战责任书,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不过关不收兵。

“我镇油桃、小黄姜、核桃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小,没有打造出地标性产品,未形成品牌效应;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部分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全镇32个村198个居民组,共有人口15525户675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62户21274人,截止2018年底还有909户3285人贫困户未脱贫。”在脱贫攻坚战区情况汇报会上,属于第一战区的龙场镇主要负责人“自揭家底”。

“在低海拔区域种植油桃等特色早熟鲜果产业带,在中海拔区域种植核桃等经果林产业带,在中高海拔区域种植百合等中药材产业带,今年年底努力实现10万亩经果林、5万亩中药材、6万头猪、3万头牛的产业规模。”龙场镇党政负责人同时也开出了“致富良方”。

战区比武亮剑贫困,比的不仅是成绩,还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使命。

威宁将39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六大战区,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干、乡镇主战”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六大战区”指挥部统筹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力量,下沉到村组和农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双周一调度,清单化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颁发乡镇“骏马奖”“蜗牛奖”和战区流动红旗,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六大战区每半月进行一次‘比武’督查考核,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对各战区进行综合排名,名列第一的授予‘骏马奖’,名次挂末就要被评为‘蜗牛奖’,累计3次评为‘蜗牛奖’的乡镇(街道),战区指挥长要作表态发言,县委政府要对挂末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威宁自治县扶贫办主任张海介绍说。(陈武帅)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