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地惠民”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17日08:53分类:中国·威宁

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中海村位于威宁县城西郊16公里,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93亩。以前村民种植的是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价值低,一年忙到不头,也没有多少收入。近年来,通过番禺引进的“兴地惠民”项目,建设中海蔬菜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当地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改变种植结构 贫困户增收致富

12月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这里的草海镇中海蔬菜基地时,只见基地种满了豌豆、莲花白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长势不错。一位背着背篓的老人正在豌豆地里忙碌着。老人姓姜,今年64岁,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靠种植玉米、土豆过活,赚不了什么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有了这个蔬菜基地,他们改变了以前的种植结构,改种了威宁“三白”(大白菜、白萝卜、莲花白)、香葱、豌豆尖、西兰花等蔬菜,赚的钱比以前多了,日子也过得比以前好了。

钱军是草海镇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草海镇中海村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好,地势平坦,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首选村寨之一,以前村民守着传统的种植观念,种植的是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价值低,一年忙到不头,也没有多少钱落袋。为了没变这种状况,他们借助“兴地惠民”项目和组组通、水利工程等,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将土地平整、新修机耕道、新建喷灌装置,建设成了标准的高效农田。同时借助易地产业扶贫、易地就业扶贫,为蔬菜基地提供大量劳动力,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生产管理更有效

据了解,草海镇中海蔬菜基地采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已与八一、普创、开心农业、九新、利永升等5家经营主体合作,进行有效生产管理。

在分红方面,由县农投公司负责土地流转费,通过土地流转费作为固定保底收入,优先使用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在基地内务工等方式,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充分调动经营主体及贫困户积极性。同时县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按照经营主体占40%,县农投公司占60%(其中55%由县农投公司平均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分配给村集体)的分红机制。

贵州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基地5家经营合作主体之一,公司总经理邹振兴告诉记者,中海蔬菜种植基地流转了土地5000亩,按每亩800元计算,共计约4000000元。基地单季可种植蔬菜约5000亩,目前种植了白萝卜500亩、莲花白500亩、豌豆500亩、香葱2200亩、西兰花1300亩。

基地吸纳了威宁县26个乡镇1930名贫困户前来务工,租用了民房16栋约2400平方米,用于务工人员住宿,开设了8个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基地建成以后,由全县各乡镇(街道)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基地来务工,免费提供吃住,每人每天的务工费为80元,每月务工满25天以上的每人每天再奖励20元,实际每天的务工工资就是100元,再加上每人每天20元的生活费,就是120元。截至目前,已有1930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袁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