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随“疫”应变能力的拉练,京东彰显“数智化能量”

半月谈网2020年02月22日20:51分类:要闻动态

“战疫”仍在进行时。需要社会各方共面难题、同心抗“疫”。

自1月21日启动抗击疫情专项行动以来,京东已投入“战疫”30多天。截至2月13日,京东累计投入了近10亿元用于抗疫,累计承运医疗应急物资约3000万件、近1万吨,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1.2亿件、超16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到头来,锻造多年并全面开放的供应链、物流、技术、服务等核心能力,成为企业界抗疫情、保民生、撑经济、稳就业的生力军。

抗疫需要主动担当。身处国内互联网企业头部的京东,利用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助力抗疫,既是用平台化履责“接应”了抗疫之需,也彰显了互联网零售平台在抗疫上的“数智化能量”。

本质上,疫情不只是对社会危机应对与风险防控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市场主体随“疫”应变能力的拉练。随“疫”应变,目的就在于用“因时而变”增强自身抵御与抗击疫情的能力。这里面,国内互联网企业会怎样应变,其新技术新模式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注定会受到关注和打量。

毕竟,近些年来,互联网已深刻地改变和形塑了社会生产关系,互联网新经济的兴起已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注脚。拿电商业为例,2003年SARS疫情前后,中国零售业才正式开启电商时代,但那时电商平台只是线上通路;17年后的今天,大型电商平台已朝着零售领域网络基础设施与物流骨干网的“合体形态”进阶。

在此背景下,电商平台在疫情下扮演的角色,也从网购渠道变成了依托体量、规模、信息技术和物流能力为核心,协调调动整个生产供应链与“人-货-场”资源配置的核心组织者。

电商平台的“抗疫能量”,首先体现在了保供上——其数字化供应链、大数据系统和智能物流,为保供抗疫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撑。

抗疫离不开物资供给。若没有医疗防护与生活物资的足量供应、高效调度、及时保障,抗疫必然会被物资短板绊住手脚。疫情爆发后,来自抗疫一线的物资短缺、紧急求助消息将部分物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带入视线。

而“保供抗疫”,既要求协调生产资源实现供给端的产能匹配,也要求物资调度输送能力跟上特殊时期的需求;既要避免源头供给不足,也要避免供需对接卡在调度配送环节。在这方面,电商平台大有可为。这其中,以京东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互联网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就提供了涵盖生产、采购、销售、物流,推动产业生态圈协同保供与利用现有仓配网络高效配送“双措并举”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在防疫节奏开启后,京东的渠道响应速度、供应链应急储备预案、物流门店等前端支援力量都来得走心且给力。借助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产能匹配调动能力、物资调度输送能力(自有仓库、运输体系、配送人员),还有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特别通道,京东保障了大批抗疫物资的供给配给;自身也捐赠了大量紧缺物资,缓解了疫情严重地区的燃眉之急。

“保供”要保的不只是医疗线,还有民生需求。特殊时期,人们不得不开启“家里蹲模式”,网购生活物资“无接触配送”、最后一公里“近场服务”等需求难免因此激增。

京东物流在“无接触配送”模式创新上就有不少探索:智能技术与多元生态支撑下的多重无接触快递收寄形式,包括自提柜、便民服务点、无人车配送、指定地点存放、物业代收、保安室代收、社区配送Mini站等多种末端分布式配送场景,满足了人们当下的收寄需求。而无界零售生态下的终端布局与“一小时场景生活圈”服务,则与民众就地获取生活物资的需求耦合。

“保供”是为了更好地防控。这次抗疫,也是数字技术首次大范围地应用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发布疫情地图、提供“疫情防控行程查询”公益服务、上线“疫情服务直通车”……在以技术与服务助益疫情防控方面,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有所为。

京东也不遑多让。在用物资保供支援前线之余,在后方战场上,京东也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免费在线问诊、在线募捐等创新模式缓解前线的压力。开展免费在线问诊服务并联合医疗机构开通了“心理援助专用通道”网络平台,推出了“抗击疫情·慢病关爱与用药福利计划”,搭建了面向湖北地区的“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公益平台……这些无疑是“为解决痛点而生”。

(一位武汉地区的患者正在小区门口,收到了从京东平台上某个连锁药房旗舰店下单、由快递小哥送来的急需药品。这一慢性病断药求助登记的公益平台,此前也得到了央视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而发布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疫情通、市民疫情隐患上报系统,协助政府搭建起“疫情人群分析系统”,也是给防疫加码。

如今,疫情防控已到了“防疫”与“复工”两条线作战的阶段。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微企业陷入了困境;虽然复工复产闸口已开,但部分企业仍无力兼顾防疫和复产两端。

针对这点,京东在扶助实体产业和保障复工复产两个层面下了不少功夫。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帮助滞销农产品上行;推出“企业复工保障计划”,从生产运营物资的快速寻源保障、远程在线协同等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项帮扶三个方面提供重点支撑,帮助企业应对生产经营物资供给、疫情下安全高效运行及中小企业资金资源短缺等问题;发布“人才共享”计划,用“共享员工”为部分企业分忧;发起“餐饮零售发展联盟”,为餐饮业纾困;推出“云店模式”,为实体零售商家快速扩展线上运营、清库存、冲销售……为中小微企业赋能,也是间接地为抗疫“输血”。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抗疫面前,需要有能力的企业尽到更多的责任,这里面就包括互联网零售平台。它们在商品流、物流上积累的数字化能力,正契合抗疫所需,也能为战疫提供“新动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