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江苏石油:疫情大考勇承央企担当 线上线下加速业态创新

新冠病毒疫情当前,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是国有企业共同面临的大考。作为驻苏龙头央企,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石油”)勇承央企担当,以抗疫所急和人民所需为导向,加快业态提质创新步伐,发挥遍布全省的2600多家加油站的支点作用,以生鲜电商领域为突破口,瞄准“互联网经济”新动能,在开局艰难的2020年,全面开启了线上线下双向赋能的综合服务模式。

主业开辟“线上”模式油品供应安全平稳

疫情期间,成品油等石化产品作为社会刚需,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确保消费安全、稳定市场供应是江苏石油作为龙头央企对社会的承诺和担当。

“无接触服务”是避免人员集聚、落实疫情防控、保障消费安全的有效手段。为此,江苏石油围绕油品主业,创新开发“加油江苏”APP,将部分业务挪向“线上”。

“加油不下车、开票不进店”。通过“加油江苏”APP,让顾客在现金加油、持卡加油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多了“一键加油”的新选择,这套集充值、加油、开票于一体的全自助流程,进一步保障了员工和进出人群的安全。

“提前预约加油,线上扣款,加油不用下车,不仅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让人省心安心,以后加油也方便多了。”江苏淮安的老客户王女士表示。无接触式“一键加油”服务自推出以来,迅速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

在江苏石油南京金沙江加油站,除了与全省同步开展“一键加油”服务外,还创新和第三方银行机构合作,开通“无感加油”服务。车主通过银行APP提前预约,车辆驶入站内后由高清监控摄像头自主识别车牌信息,工作人员在接到消息提醒后,第一时间帮车主加好油,实现加油全程不下车。

“疫情期间,客户更容易接受这些方式,不仅安全也很便捷。”据金沙江加油站站长叶永林介绍,目前疫情高峰已过,每天依旧有30多辆车使用“一键加油”服务,选择“无感加油”的车辆也有15辆左右。

“一键加油”线上服务不仅在疫情期间广受好评,长期来看也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以“预约加油”功能为例,常年在外跑业务的人士,一旦发现油箱没油了,可随时随地预约加油,并通过APP提供的导航功能,快速到达距离最近的加油站。

2月14日,江苏石油全省468座加油站正式上线“一键加油”平台功能。截至3月末,“加油江苏”APP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33万人,电子钱包充值笔数超17.7万笔。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石油在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的同时,合理统筹资源调运,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平稳,对社会许下了“油品不断供、服务不打折、商品不涨价”的庄严承诺,充分展现了可依靠可信赖的央企担当。以南京为例,城区主干道、重点区域的近40座站点开通防疫加油绿色通道,为防疫车辆提供即来即加的快速便捷服务,全力支持地方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非油业务稳健布局生鲜领域强势突围

2018年,江苏石油提出“将加油站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商城”,以更开放的心态加速多元化布局。此次疫情契机,更是助推江苏石油加快了多元产业生态创新的步伐。

受疫情影响,许多农户新鲜蔬菜水果大量滞销,食品企业线下销售渠道不畅,居家隔离居民采购物资存在诸多不便,生鲜电商一跃成为当下最火爆的领域之一。江苏石油作为后起之秀,依托庞大的门店和会员数量优势,成为生鲜赛道的强有力竞争者。

“我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帮助居民解决购物难,这一块业务的利润目前并不足以与油品业务相比较,但也是我们要开拓深耕的领域。”江苏石油非油品中心经理封昌建坦言,能够迅速做出加入生鲜大军的决策,市场嗅觉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出于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石油“石化到家”电商平台,联合多家第三方企业平台,积极拓展生鲜销售线上、线下两大渠道,以生鲜产品“到家”和“到店”两种服务模式,为农户经营、居民生活解决“销售”和“购物”的难题。

在“到家”模式中,顾客当日在“石化到家”平台线上下单,次日就能收到订购的商品。平台供应商根据具体订单情况,在果蔬基地即时采摘、打包、分装,再通过快递服务上门配送,保障瓜果蔬菜新鲜的同时,提高商品销售效率。此外,该平台上还供应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满足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放心买到各类特色产品的需求。

“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都已经1个多月了,”家住苏州园区的曹女士说,“之前去周边超市购买食材,不仅不方便,还存在疫情感染风险。”自从得知“石化到家”平台后,曹女士尝试了线上购物,发现不仅蔬菜种类丰富,套餐搭配优惠,购买的商品还能直接配送到家门口。

目前,“石化到家”线下物流配送体系也在不断升级完善中,以“厂配”“仓配”“店配”三种模式为主导,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互为补充的配送体系,有望进一步缩短消费者购物等候时间,实现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体验。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