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江苏石油:疫情大考勇承央企担当 线上线下加速业态创新(2)

在“到店”模式中,顾客可在线上下单,进站加油时顺带取走预购的生鲜套餐,不仅购物模式方便快捷,生鲜产品质量也能得到保障。江苏石油以省地两级合作、地市公司为主导的模式,推动各地分公司与当地供应商或第三方合作,配送新鲜蔬菜套餐到城区指定易捷门店,并与米、面、粮、油等民生物资配套组合,突出产品地方特色。疫情期间,“无接触支付、蔬菜直送后备箱”等特色服务受到消费者一致认可。

“太好了,我孙子最喜欢猕猴桃了。菜场和超市老是断货,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了!”家住盐城建设路加油站旁的徐奶奶说到。疫情暴发以来,盐城市区5座主力易捷门店开售盐城本地直供的猕猴桃和助农暖心菜套餐,惠农又便民。

就当下而言,加油站卖菜的社会价值在于解决民生难题。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跨界行动的更大意义可能旨在培育新的业态形势。据封昌建介绍,此次疫情期间的一系列行动是一次有益的探路和演练,中石化对于生鲜等非油业务的长期战略思考将围绕优化商业模式、完善配送体系、调整商品结构、做好市场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目前,“石化到家”平台已覆盖江苏13个地市,累计销售蔬菜水果2600多份。与江苏石油一样,疫情发生后,中国石化全国126个地市的6000座加油站临时增加了蔬菜销售业务。APP线上下单、加油站提货、或极速配送到家,在日趋完善的流程之下,中石化生鲜电商雏型初现。

多维触角延伸打造“人•车•生活”综合服务商

疫情发生以来,医用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紧缺成为阻碍抗击疫情的巨大障碍,具有原料优势的中石化成为了口罩生产销售大军中的有生力量。

据了解,用于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熔喷布,其主要原料为聚丙烯,中石化正是这一最上游原料的生产者。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中石化多条医用口罩生产线上线,结合线上线下各网点平台,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在江苏石油“石化到家”平台上,截至3月13日,口罩累计销售达9400份,共计4.7万只。

如同疫情之下跨界生鲜和医疗防护领域一样,近年来,江苏石油以油品为基础,以易捷便利店为载体,先后涉足了饮用水、酒类、保险、广告、家电、数码、汽服等多个领域,非油领域日渐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发展空间巨大。

2019年初,江苏石油南京坦克路加油站开设了全市首个24小时无人值守洗车点。开业当季度,该站点洗车营业额增长300%以上,轻油销量同比增长31.3%,现金转卡同比增长32.6%。在丰富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主营业务的发展,成为“油非互促”的成功实践案例。据统计,2019年全年南京市建成并投营24小时无人值守洗车点11个,营收、毛利均稳定增长。

2019年9月3日,江苏石油在苏州成立“易捷咖啡”,正式向新零售进军。为契合加油站场景,易捷咖啡推出三大系列产品:92#(黑白咖啡)、95#(时尚特饮)、98#(精品系列),成功吸引众多消费者。3月1日,在正式复营的苏州星湖街易捷咖啡店内,顾客通过手机扫码点单,可到指定区域领取包装好的咖啡,实现“无接触式”购买。同时结合“车辆一键加油”、“生鲜一键到家”,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业务生态链。

以“易捷”为据点,越来越多的江苏石油站点逐步整合多个跨界领域,不断朝着现代商业综合体迈进。江苏石油南京湖西街加油站是省内综合业务最丰富的站点,集售卡充值、便利店、洗车养护、西式烘培、鲜花花艺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在加油站旁的三层建筑内,一楼的便利店除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外,还设有消费扶贫产品专区,烘培店与知名品牌合作,产品种类多样、质量高档;二楼商品展示中心,从家电、美妆、儿童玩具到江苏各地特色产品,应有尽有;三楼为培训管理学院,为入职员工和相关企业提供岗位培训,树立行业标杆。

得益于独特的区位和建筑设计优势,该站点的客户不仅是有车一族,周边小区居民也是便利店等场所的常客。此次疫情期间,产品齐全、货源充足的湖西街站点更是成为周边居民采购的优先选择。

在疫情需求和综合服务优势助推下,中石化“人·车·生活”生态圈发展不断推进。3月12日,江苏石油南京分公司与江宁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乡镇综合体建设等新兴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接下来,石化mall、易捷小镇等综合体建设将成为中石化非油领域业态的有力支撑。

通过此次疫情,江苏石油进一步向外界展示了其“转危为机、顺势而为”的业态创新能力。在成品油零售量效增长乏力、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江苏石油充分发挥作为国有能源企业的基因优势、油品刚需带来的流量优势以及多年经营创造的品牌优势,依托“互联网+加油站+便利店+综合服务”这一销售创新模式,不断探寻蓝海市场,全力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江苏石油将依旧围绕“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加大在乡村振兴、新能源发展、智慧加油站等诸多领域的投资、布局,致力打造线上线下双向赋能的一流综合服务商。(朱成林、吴雪婷)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