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产白酒通过承接敦煌文化实现“再生长”

新华财经兰州4月14日电  近年来,甘肃地产白酒一直遭受外来白酒挤压,外来白酒长期唱“主角”,面临“陇酒不出陇”“客酒陇地走”的发展难题,为实现地产白酒市场突围,甘肃省不少白酒企业做了许多尝试。

其中,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文化名城、马踏飞燕的故乡——甘肃省武威市的甘肃普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撕去地域化的白酒标签,摆脱小众化的文化承载,与敦煌研究院以品牌合作方式推出“花开敦煌”丝绸之路文化礼宾酒,将敦煌文化与武威酒文化结合,碰撞出别样的酒业发展模式,寻求酒业“再生长”。

花开敦煌

普康集团是以甘肃武威酒厂为根底,于2013年11月19日通过职工入股,并取得“武”系列商标的所有权后,成立的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武酒是对武威市白酒文化的承载,也是对普康集团“武”系列白酒品牌的泛称,从1953年的几个白酒烧坊合并成立武威酒厂,到如今的普康集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武酒已成为武威市“液体经济”的支柱之一。

武酒所承载的“液体历史”见证了武威市白酒产业的风风雨雨,也是国内白酒行业发展的普遍缩影。1953年,几个白酒烧坊合并,武酒正式起航;2010年,武酒与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合作,将西夏文化与武酒文化进行嫁接,并开发西夏瓷器瓶型,武酒迎来发展小高潮。

地产白酒依托传统历史文化,讲好本地酒文化故事,通过长期培育当地市场,能够在本市或者本省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随着白酒市场的品牌化、主流化,中高端市场被一线名酒占领,低端市场被大量主流白酒品牌淹没,本地市场极易被一线名酒和主流白酒所侵占,加之无法进一步拓展省外销售市场,不少地产白酒逐渐没落。

“近年来,白酒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我们的白酒销量也有所下降,普康集团围绕酒业在农业、餐饮业、制瓷业等其他产业不断尝试新发展,但打造一个能‘走出去’的品牌仍是普康集团长远发展所急需的。”甘肃普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心广表示。

武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威市“液体经济”发展受限,白酒和葡萄酒产业同样面临缺少大品牌的发展困境,当地没有能“走出去”的酒业品牌,面对国内酒类整体销量下滑和外省名酒大量“走进来”这一现状,武威酒业发展急需寻找新方法突围,打造大品牌破局。

2020年初,甘肃普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敦煌研究院、常沙娜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管理框架之下成立了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由敦煌研究院主导,起设资金人民币200万元由普康集团捐赠,后续募集资金主要由普康集团从“花开敦煌”文化礼宾酒年度销售收入中按7%计提解决。

自此,经过长达五年的精心筹划,获得敦煌研究院商业授权的“花开敦煌”文化礼宾酒,去掉地域化的武酒标签,从小众文化依托到世界性文化附加,成为承载着敦煌石窟保护研究的公益文化品牌,一个颠覆传统白酒品牌构成模式,拥有敦煌文化地缘、历史和消费场景的全新品牌走向大众。

据了解,“花开敦煌”文化礼宾酒是普康集团继武酒坛藏后推出的全新品牌,现已经正式上市销售,该品牌通过嫁接敦煌文化,承载着做国际化白酒品牌的使命,拥有让甘肃地产白酒走出甘肃的潜力。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先堂表示,敦煌文化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与世界几大文明体系发生碰撞的前沿,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花开敦煌”文化礼宾酒将成为传播敦煌之美的载体。

甘肃普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淑刚表示,地域化的白酒标签对酒产业是助力也是枷锁,地产白酒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必须打破束缚、撕掉地域化的标签,武酒通过承接敦煌文化“再生长”,希望能够“借力出陇”。(王恒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