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公共数据孤岛 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张近东建言数字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5月26日电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字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密切关系到我国能否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机遇。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正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因交互、共享而产生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连续第四年关注数字经济发展。今年两会,张近东更是将目光聚焦数据共享,从规范、标准的完善,到科学治理的体系化建设与社会化培训,以一套系统化建议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信息的社会化共享,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数字经济将全面提速

2019年11月,数据首次被提出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被首次纳入生产要素之中。从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三方面给予了市场化配置改革方向上的明确指引。

仅一个月后,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短短几个月,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被多次提及,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因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处理分析能力的提升,使得数据为企业管理、精准营销等各方面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生产资料属性逐渐强化。从政策层面来说,这也是继新基建之后,国家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释放的又一重要信号。

身在行业一线,张近东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每年两会,张近东都会将数字经济相关建言纳入到他的提案和建议当中。包括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体系、共建共享数字中国开放平台、加快数据安全保护等。

张近东认为,国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会加深大众对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和体验,更加会倒逼中国企业整体加速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与升级。

数据要素高效配置  数据共享成为关键一环

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具有的可复制性、共享性、非消耗性等独特性质,势必会相较于其他生产要素给经济高质量增长带来更大的可能性。但相较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而言,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其市场化配置手段相对不成熟。

在张近东看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数据开放是基础,数据安全是保障,数据共享是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需要加强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合规共享。

数据开放共享会增强数据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信息社会化共享,是发展高效便捷的社会生活,把握更多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关键举措。

张近东认为,我国大数据信息的社会化共享水平还有待提高,共享开放管理尚未形成闭环,政企、行业和民众之间,信息公开仍有很多壁垒,阻碍了社会服务效率的提升和数据经济的深化发展。

因此,张近东首先建议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作为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数据共享的重大事项,组织、实施相关管理办法。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该数据治理委员会要构建不同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价值的精准化和多层次流程的联通共生,保证数据共享和维护的可用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此外,要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能将数据利用到实际中去,实现了数据的真实价值,从而促进了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步伐。

张近东以医疗等领域的数据共享举例,“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血型、基因、疾病诊疗、疫苗接种等重要数据,都将体现在个人健康账户中。无论在医院看病,还是在社区做健康保健,医护人员都可以根据不同权限,进行历史数据查看,快速掌握患者情况,减少因重复检查产生的费用和资源浪费。”

张近东认为,通过以往单个部门数据的公开,转向政府公共数据的整体开放,也让数据共享从互通和互联,走向了政府与民众在数据上的互信、互认和互动。

易泄漏是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主要区别之一。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张近东建议,在应用技术方面,推进应用类数据资产治理、数据导出治理和数据对外合作治理;在数据安全方面,推进数据权限管控、数据敏感度分级标准制定、数据存储使用安全治理等。通过联合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与保护措施并行的方式,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使用、删除等所有环节,完善监管机制与方法。

此外,张近东更是从全社会参与的角度提出建议。他建议将大数据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让孩子从进入校园开始,就接受数据认识、管理、应用和保护的专业知识,培养超前意识。进一步构建大数据知识系统的价值目标,实现更多高阶人才的广泛培养。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