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棚让农业告别“靠天吃饭”历史

近段时间连日降雨,让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官坪村的重庆超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智慧大棚内的农作物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五彩缤纷的水果西红柿挂在枝头。忧的是,在智慧大棚外露天种植的西瓜受连续降雨的影响,不少西瓜藤上的叶子枯萎腐烂,结出的西瓜个头小且口感较差。

气温、水分、湿度、光照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在智慧大棚内实现人为控制,让农作物生长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去年,超派农业公司入驻官坪村,建设智慧大棚。智慧大棚占地10亩,智能设备投资30多万元,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远看,智慧大棚与传统的大棚相差不大。走进智慧大棚,才能切实感受到其智能化程度。大棚顶部是可翻转的顶棚,大棚的四周布设着风机,大棚内悬挂着一排排光照灯,LED屏上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在大棚内的地里埋设着各类传感器,能将土壤的氮磷钾等含有量和温度、温度等数据传送到电脑。

各类数据在电脑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生长条件设定参数,通过通风、光照、水肥和喷淋等系统,精准控制湿度、温度、水分,实施精准施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单位产量得到精准控制。

“我在县城买菜的时候就可以对大棚进行管理操作。”超派农业负责人石敦行介绍,智能系统与手机APP有效结合,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在手机上,可以操作自动配肥、施肥、喷淋,还可以打开通风机、光照灯,也可以查看所有参数数据。

今年4月,超派农业在智慧大棚内主要种植了水果西红柿、辣椒、西瓜等。水果西红柿在6月初开始上市销售,与传统种植的方式相比,生长周期提前了近2个月、产量增加了30%左右。

目前,智慧大棚内种植的第一季西红柿即将结束,随后将开始种植第二季,全年能种植三季西红柿。

“现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就是在寒冬也能种出味道鲜美的西红柿来。”石敦行介绍,智慧大棚轮番种植,单位产量和效益实现最大化。(王松涛 谢国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