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成重大国家战略 苏宁30年养成智慧物流独角兽

9月9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会上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整个物流行业来说,这次最高级别的决策会议毫无疑问是个重大利好。那些提前布局的行业领军者,必将借政策“东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近30年的苏宁物流,便是其中一员。

(6月1日,苏宁物流首个5G无人仓在南京雨花物流基地正式投产。)

手握七大产品,苏宁建成完备物流服务体系

作为国内首批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全流程服务的零售企业,苏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自建物流。经过近30年发展,苏宁物流已经构建起仓储网络、骨干网络、末端网络三大基础网络,形成仓配、冷链、即时配、快递、快运、跨境、售后七大服务产品群,是名副其实的行业独角兽。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苏宁物流在全国44个城市投入运营的物流基地达到58个,并在18个城市有20个物流基地在建、扩建。苏宁物流依托公司店面资源、家乐福门店快拣仓等,能为用户提供“一小时达”即时配和“半日达”“一日三送”等不同时效的配送服务。随着苏宁易购零售云门店的快速布局,苏宁物流对农村市场的物流售后服务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

目前苏宁物流构建的“1小时生活服务圈”已覆盖全国15万个社区,“6小时城市圈”当日达、次日达覆盖全国90%以上城市,乡镇网络覆盖全国98.8%地区。“送装一体”覆盖城市数量增至262个,并在县镇市场完成1500个苏宁帮客县级服务中心建设。

此外,苏宁物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社会化经营能力,充分发挥仓储规模优势,聚焦仓配一体服务,合作伙伴覆盖家电3C、家居家装、生鲜、百货、母婴、健身器材等多个品类商户,截至6月末,对外开放仓储物业面积同比增长77.77%。

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行业造成冲击,苏宁在物流领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却并未受到影响,在物流仓储网络建设方面,上半年交付使用1个物流基地,新增、扩建3个物流基地,摘牌南京、苏州、西安等5个城市物流仓储用地。与此同时,苏宁持续推进苏宁物流地产基金投资运作,上半年已经完成第三期物流设施资产基金发行。

(苏宁智慧物流园)

力推智慧物流,仓运配全流程实现无人化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映射到企业身上,这恰是苏宁加速推进物流体系智慧化的核心要义。

今年2月,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苏宁物流全面上线微仓系统,支持苏宁小店、苏宁家乐福的到家服务响应速度步入“分钟级”,通过“精准管理+智能仓配”,为苏宁构建的“1小时生活服务圈”提供有力支撑。

疫情期间无人配送受到欢迎,苏宁物流为保证“最后100米”的交付安全,启动“快递员配送+机器人进小区送货”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用户和快递员、服务工程师的近距离接触,自1月26日起就在全国多城市试点“无接触配送”服务,通过电话、短信或APP等渠道提前预约、投放自提柜等确认收货方式。

与此同时,苏宁加速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今年上半年,作为物流新业态的苏宁智慧物流产业园在全国频频落地,南京、西安、青岛、太仓、广州等地物流“新基建”建设纷纷提速。

今年618期间,苏宁物流首个5G无人仓投产,在真实5G网络下,通过AI、IoT、人工智能等智能物流技术和产品融合应用,实现5G+AI仓储安防建设、AGV的云化调度等设备升级,加速物流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而在此前,苏宁物流5G无人车实测成功,在“最后一公里”实现无人智能配送。

至此,苏宁物流率先实现仓运配全流程无人化。疫情期间,苏宁物流“无人仓”“无人车”等智慧物流设备集结,成为抗疫战场上闪亮的“奇兵团”。

8月10日,苏宁物流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多家合作伙伴联合发布《5G智慧物流创新示范白皮书》,旨在将苏宁在智慧物流领域的探索经验开放给社会,为行业普及5G技术,并从园区、仓储、运输到末端服务全链路的智慧化打造标准。

在绿色物流建设上,苏宁物流今年连续推出青城计划、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冷链循环箱、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装置、循环中转袋等多项绿色物流产品,助力物流体系变革。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