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组团把脉酒业科技创新 “最强大脑” 催生五粮液先发优势

仅需一项发明,就可以带来人类生产力的飞跃,改变世界面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从经济学理论到经济建设的全球实践所证明和公认的真理。小至企业、产业,大至国家、世界,抓住科技创新就等于抓住了发展进步的主动权。

9月6日,1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酒都宜宾,在五粮液集团主办的“传统发酵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上,为中国白酒产业发展把脉献策。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领域的“最强大脑”们,不仅带来了白酒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前沿理念与智慧火花,也开启了五粮液与中国工程院全面、长期、深入合作的大门。这将为五粮液乃至整个白酒产业引入高端智库资源,搭建顶级创新平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让千年传统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传承科技创新基因

作为中国白酒领军企业的掌舵人,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表示,五粮液将依托院士专家高端科技资源优势,在决策咨询、创新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四大方面与院士专家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企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事实上,五粮液先天具有科技创新的基因。早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五粮液遵循古法酿造,大胆创新传统工艺,研发出“双轮底”发酵、人工勾调与计算机勾调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勾兑双绝”、“沸点量水”等酿造工艺。其中,“双轮底”发酵技术自推出沿用至今,在浓香型白酒企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整体提升了全国浓香型白酒品质。今年来,五粮液更是投入上百亿元,建设粮食智能加工、酿酒智能制造、智能仓储以及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力,不断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后劲。

随着“科技兴企”战略的深入实施,五粮液不遗余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研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数据显示,近三年,五粮液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1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授权各类专利700余项。

2019年7月,五粮液股份公司参与完成的《单粮与多粮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酒醅微生物结构和代谢特征解析》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已在白酒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培育科技创新优势

伴随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白酒企业不仅在技术装备上不断升级,在白酒风味物质与活性物质研究方面成果斐然,而且围绕白酒微生态、产区生态、酿酒原料、产品真实性鉴别技术、检测技术、酿造副产品综合利用、功能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实现突破,开创了中国白酒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科研成果最繁荣的时代。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在《酿酒工业高质量发展:FT/BT/IT深度融合》专题报告中指出,当前白酒行业复苏分化,要想延续2003年-2013年“黄金十年”发展,面临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和感知科学的挑战。因此,酿酒工业当前的任务是通过产学研融合新路径,致力让发酵微生物更智慧、发酵装备更智能、酒类品质更舒适。

江南大学是五粮液产学研项目战略合作伙伴之一。2018年12月,五粮液与江南大学结成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五粮液酿造菌群发酵机制及其独特风味品质解析研究》和《五粮液酿造过程中特异性组分及其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侧重研究五粮液独特风格形成机理,实现对酿酒过程的科学控制,从而提升五粮液品质。

与江南大学合作仅仅是五粮液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科技创新优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五粮液先后与江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盟建设,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致力研究白酒酿造的微生物基础、智能酿造和绿色酿造等科技议题。

同时,五粮液大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目前已拥有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酒业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平台。今年7月,“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落户五粮液,标志五粮液再增添一新的国家级研究平台,企业创新体系日趋健全。

放眼2020年发展目标,五粮液将着力打造中国酒行业规模化领先标杆,积极建设全国领先的五粮液专用粮基地、全国最大的纯粮固态发酵酿酒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酿酒储存基地,全面提升智能化装备水平及包装能力。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胡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