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京心品牌千场溯源直播 京东农民丰收节带动农户增收

9月22日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京东联合全国众多农产品商家及合作伙伴开展系列大促庆丰收营销活动。丰收节期间,京东“京心助农”项目在全国农业产业带打造“百大京心”品牌,预计将带动品牌合作农户增收100%。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在一个月前就启动了“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带动了全国140多个涉农源产地IP品牌参与活动,打造1000场溯源直播,销售农产品达7万吨。

22日当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电商打造助农高速路,2020线上农产品消费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电商农产品成交额翻番,同比增长超过了104%;农产品的省外市场份额提高,地域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通过电商打造的“助农”高速路,中西部省份农产品销往北上广等发达省份;地标农产品热销,贵州、海南、青海线上农产品销售增长高。

产业带助农效果显现,合作农户收入翻倍

丰收节前,京东率先提出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带合作,在全国农业产业带打造“百大京心品牌”,带动品牌合作农户一年收入增长100%,建立“政府+企业+媒体+平台”四位一体的助农体系,帮助当地搭建产品品控和服务能力体系、建设电商基础设施、助力农产品上行等,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生态。

主打下沉市场的“京喜”丰收节,覆盖苏州大闸蟹、蒲江猕猴桃、昆明鲜花等30多个农产型产业带,通过“京秋丰收季”1000场溯源直播,结合产地直发、百亿补贴、溯源直播、秒杀活动、京喜农场等多种方式,助推各地农产品热销。

京东通过电商市场下沉在助农的道路上布局得更长远。京东已经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工程,共建产地产品全流程标准,以区块链溯源等技术保障品质供应,政府、企业、平台、媒体协同建设品牌、打造市场认知,提升品牌影响力及产品附加值。

电商全产链嵌入推进“品牌扶贫”,一方面可以发挥电商优势,以大市场的需求和数据为依据,以大平台的流量为保证,使品牌扶贫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它符合农村产业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道路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要求,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帮助贫困地区销售既有的产品,而是以品牌化建设,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丰收节当天,近500名农户聚集在长城关脚下,用8口大锅煮起64头羊,共迎丰收。在羊肉飘香的现场,京东和宁夏盐池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供应链打造、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物流发展、品牌建设、助农扶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滩羊养殖数字化试点,推动盐池滩羊多渠道、高效率、高品质上行。

同日,京东“京心助农”联合东营市农业农村局、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等部门及当地大闸蟹协会、企业、合作社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京东宣布未来将通过共建“1+3”助农基础建设,即一个助农直播基地配套三个电商服务中心,助力黄河口大闸蟹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黄河口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在销售农产品助农的过程中,电商不仅作为超级营销渠道,其全产业链进入模式,可实现由‘产品’到‘产业’的升级”。电商全产业链与农业产业带合作的模式对地区农业的长期发展非常有价值,有助于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挥规模优势,从而降低产业运营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京东大数据:京东平台农产品增长超104%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937.7亿元,同比增长39.7%,比2019上半年增速还高6个百分点。京东大数据显示,京东平台上农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了104%,增速是全国大盘的2.6倍。作为品质消费最具代表性的零售平台,京东在农产品销售上也是行业的领跑者。

近几年,各省份都将电商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业态成熟以后,线上农产品销售可作为地方经济的一项收入来源,提高农户的收入,提升本地的消费活力和生活水平。同时,地域品牌的打造,也有助于地方发展农产品衍生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京东大数据显示,近3年,贵州、海南、青海、黑龙江等地的农产品在电商上的销售增速最高。

近几年,地标类农产品很受欢迎。中国的知名农产品品牌还不多,很多人买农产品时首先看产地在哪。产地成为农产品品质的首要标签。2020上半年,地标类农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50%。在2019年之前线上销量非常少的农产品,比如四川丑橘、广西沃柑、云南蓝莓,2020年的销量发生了飞跃性的提升。人们关注营养,也爱尝新,更习惯于通过原产地搜索和评价农产品,以后线上市场的地区特产也会越来越多。

京东大数据勾勒出了一条鲜明的农产品流向通道,通过线上农产品销售,西部省份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不仅让一二线市场消费者享受到原生态的农产品,更实现了发达省份反哺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也是家电、手机、数码等工业品消费增长较高的省份,通过电商打造的助农高速路,使西部省份的农民收入提升,也有利于当地消费活力的释放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促进国内经济内循环。

京东大数据显示,粮食产业带中,四川、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在全国线上粮食供应中的占比上升,这几大产地的粮食,在网上售出的比例越来越高。东北大米是粮食中的明星商品。除了辽宁本地,最爱吃东北大米的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地区的消费者,他们买走了近50%的东北大米。

肉类在线上大量消费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出现了近8年最大的增幅。内蒙古、河南、山东产地的猪牛羊肉线上成交额最高,上海、浙江、河南则是线上买肉占比最高的省份。

随着冷链物流服务的覆盖越来越广,在网上买新鲜的水果蔬菜早就不是问题。在农产品销售中,水果、蔬菜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升。2020上半年,线上水果销售占农产品整体销售的近20%。广东、山东、四川的水果线上成交额最高,北京、上海、江苏则是线上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

随着产地直发、高效物流使线上购买农产品的消费体验持续优化,农产品线上销售的份额将继续提升。得益于各地明星及网红特色农产品的爆发,越来越多农产品走出产地,通过线上消费及物流服务实现了全国市场覆盖。京东将发挥自身零售及物流基础设施优势,以数字经济能力推动现代农业成长,助力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大更广的市场。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