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正在走向呼伦贝尔消费者的餐桌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每逢菊香稻黄,大闸蟹就进入了最佳的食用时期。随着县镇市场的消费升级,对于中秋礼品的需求也随之花样翻新。以往的“稀罕物”也成为了大众餐桌上的常见之物。

对于远离沿海的广大内陆和边缘地区居民来说,吃上美味的大闸蟹却并非一件容易事儿。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往往远离大闸蟹产地,运输过程时间长、成本高。

为了助力广大消费者实现“大闸蟹自由”,9月23日,零售云发起了大闸蟹等中秋礼品直播专场。

远在呼伦贝尔的刘老板就是此次大闸蟹直播活动的受益者。“我们离海太远了,市场也没有大闸蟹供应,这次直播我买了十几张蟹卡,除了自己吃、送朋友,朋友圈也卖得差不多了。”

刘老板所说的“蟹卡”事实上就是大闸蟹的提货支票,任何时候想吃大闸蟹,都可以直接向产地供应商兑换。“如果想送人的话,你送好看的蟹卡肯定要比湿漉漉的螃蟹要有面子啊。”陈老板如是说道。

大闸蟹从产地捕捞出水后,经熟练工人绑扎后会即刻通过冷链发出。得益于便捷的物流服务,一般2-3天就能吃上新鲜的大闸蟹。承载内蒙古乡亲们热切盼望的大闸蟹在到达时,依然是活蹦乱跳的鲜活状态。

据了解,刘老板的螃蟹除了自己和家人享用,也会通过门店、社群以及朋友圈卖给熟客。“主要是优惠力度很大,以往很多人以为我们只卖电器,这次卖大闸蟹也相当于给我们的门店打个广告。”

在此次直播活动中,零售云充分考虑了县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意在通过方式这种丰富消费者对于零售云的品牌印象。此外,大闸蟹这种高频产品的消费过程也是零售云门店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过程,对于门店的长远经营有着特殊的意义。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