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福:潜心钻研的设备“守护者”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是北京石油长辛店油库设备管理员赵连福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一名电工做起,到成为“中国石化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维修”这件“小”事他一做就是38年。

他在设备里摸爬滚打过,也为完善工艺流程一筹莫展过,但赵连福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维修这项事业上精耕细作,在普通的岗位上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件事”做出了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工匠心,潜心钻研练技术

在赵连福的桌子上,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长辛店油库各种设备的工艺流程、检修要点及维护时间。“维修这个工作,必须干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我们才能跟得上设备技术发展的步伐。”赵连福说。

为了做好设备维修工作,赵连福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外,还在工作中处处留心,事事多想,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进行总结。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设备维护保养和管理过程中,赵连福对每个设备的性能、利用率等信息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他还从设备事前、事中、事后着手,确保设备全环节管理无遗漏。

为确保设备及时做好周期性检测,他组织维修人员利用废旧展板在油库显著位置设置《长辛店油库周期性关键节点一览表》,确保设备平稳运营。同时,他还带领设备维修组人员认真总结油库三年内发货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编写了136页1.2万字、272张图片的《长辛店油库自动发货系统故障排除手册》。

冲在前,攻坚克难显身手

除了做油库设备的“守护者”,赵连福还是设备技改的“先行者”。一直以来,他都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在维修设备的同时,想方设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2015年成立的“赵连福创新工作室”是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赵连福作为工作室的领军人,带领成员们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先后共有38个创新项目获得奖项,其中2个项目获国家专利;1个项目获北京市总工会二等奖;2个项目获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今年,赵连福工作室设计发明的“火车槽车装卸鹤管用复合型密封帽及装卸鹤管”也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并开始准备进行推广改造。

传帮带,石油精神刻心中

赵连福手把手向徒弟们传授经验,以身作则引领团队齐上阵,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了让班组成员练就过硬的本领,他从细节入手,带着大家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对装置运行全面了解。小到螺栓的大小、阀门的型号、电机的功率,大到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措施、同类设备事故分析学习,他一点点地教,一个个地纠正。

“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就可以教他们。”在北京石油每年一次技能鉴定考试期间,赵连福都会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担任起技能鉴定辅导老师。赵连福说,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发动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设备才能真正实现安稳运行。(赵茜茜)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