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与你细细讲述着长白山大美的风采

双节期间,长白山迎来了它的十月初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派北国风光、绵延无尽的雪域长白。“深秋,到长白山来看雪”已成为网络热点话题。

你来与不来,长白山的雪都已盛装待发。

你来之前,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想到9月30日《文化大讲堂》首播的那场《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

图片1.png

由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社会工作者协会、腾讯新闻倾情打造的文化直播课《文化大讲堂》,是一项长期的公益项目。旨在传播中华文化精品,培养受众者文学素养,提升群众文学审美水平,丰富广大粉丝的业余文化生活,课程免费听。

众所周知,《文化大讲堂》用心为大家传播文化精品,因此更加让人好奇:最近热播的《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有何过人之处呢?

图片2.png

《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由长白山动人传说带入,主要讲述了长白山狐女小白与雪神滕六历经两世,从相知相爱到相守的动人爱情故事,突出长白山“长相守,到白头”的情感属性。本剧共三幕,时长60分钟,以两位主角的爱情故事为线,从“大山”“大美”“大爱”几个篇章,诠释“情”之一字的深厚含义,将长白山、天池等代表性景观完美呈现,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它在剧本及音乐创作上,融汇长白山冰雪文化、长白山地区原生态文化和艺术元素;在演绎形式上,集合对白、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性地展现剧情中蕴含的情感;在道具布景方面,增加灯光、舞台背景的科技性,打造沉浸式体验。制作方意将该音乐故事剧打造成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目品牌,丰富音乐故事剧市场,向全国人民展示大美长白山,从而助推吉林省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在文化信息的传递上,《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也是极具匠心。

图片3.png

《文化大讲堂》的《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专场首播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导演王岩。他告诉记者:“长白山作为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蕴含着很多美的元素。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里的唯美爱情故事,把长白山的那些美丽动人的传说,以及优美怡人的景色,都展示出来。让欣赏到这部剧的观众们明白,长白山不仅是景美,还有情美——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

长白山的景色多,而景色的背后,又凝聚着很多美的故事。无论是观景,还是谈情,都讲究个由内而外。长白山的钟灵神秀,绝不是靠一草一木来体现的。沿途随处可见的壮、峻、秀、美、柔,是在一眼接着一眼的山石草木、飞禽走兽的“倾情出演”中被人感受到的。这景,入了眼,随着历史赋予的文化内涵,分量逐渐加重。眼前的长白山,便又从眼进到了心里。惹人小心翼翼地安放着,生怕惊扰了这一段段唯美曲折的故事。

图片4.png

“以景寓情很重要,也是《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的一个最大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有很多种,我们选取了爱情。‘弱水三千,生生世世,我只取一瓢而饮’,这是剧中男女主人公共同的爱情理念,也是他们的一种处世态度。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坚持,不断地推动剧情的发展。”王岩继续和记者探讨着情美的意义,“而这份坚贞,最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升华出长白山‘长相守 共白头’的美好寓意——这其实也是众多情侣都喜欢打卡长白山的原因之一。你看,情与景的关系是不是相辅相成、彼此供养的关系?”

图片5.png

据王岩介绍,剧中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它们都被一一夯实在剧情之中。其实,我们大力发扬的旅游文化、地域文化,其实就是在长白山的一块石、一棵草、一片云、一池水中,是物貌地俗展现出来的综合魅力。而这种文化力量的传承,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

“60分钟的演出,所能承载的内容还是相对有限。《我从长白的雪海中走来》展现的文化内涵,应该说是长白山浩瀚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长白山的更多关注,发现更磅礴且细腻的长白山大美。”在采访的最后,王岩很谦虚,也很真诚地说道。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