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合力共筑致富梦 同心携手奔小康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有计划地展开基础设施、政策、资金、消费扶贫等全方位帮扶,让昔日的一个个贫困村逐渐换了全新面貌。如今,高新区帮助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1173户3770人,共筑致富梦的征程上不落下一个贫困户,携手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古有雪拥蓝关马不前,实则西安南边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绵绵大秦岭。西安高新区的帮扶对象就在秦岭大山深处的蓝田县辋川镇。村子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处在拉后腿的位置。

自2017年接到帮扶任务来的两年间,西安高新区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渠道,帮扶各贫困村完成了“两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两业”(产业、就业)、“三提升”(提升安全饮水、村组通动力电、村组道路)、“三改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厕)、“三有”(有支柱产业、有集体经济、有集体收入)等项目,使得这些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家门的产业开始发展有序。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在政策、资金、产业、智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口帮扶,更注重提升内部‘造血’能力。”高新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毅军说。

据统计,西安高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0余万元,筹集社会捐赠资金达1100万元,开展产业帮扶项目13个,在各村建设木耳大棚、蔬菜大棚、中蜂养殖、养鸡场、中草药养殖、冷库等,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9个,实施了一系列山村无法想象的民生工程。

“要不是扶贫干部为我操尽了心,我一家哪会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如今,营业不愁了,今后的日子会越变越好、越有奔头了!”看着新房里粉刷一新的墙面,渗金庙村村民马红年一脸感慨。

目前,蓝田县辋川镇7个省定贫困村顺利退出,64户贫困户高标准脱贫,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385.09元,贫困发生率降低2.08个百分点,实现了脱贫攻坚高质量“摘帽”。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着眼于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成功催生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但要走上稳定增收之路,有组织地市场引导和消费扶贫仍必不可少。

今年6月10日上午,一辆卡车装载着产自高新区庞光街道贫困村炉丹村的首批350斤蔬菜,运进了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餐厅,艾力特500多名员工从此吃上了放心的有机蔬菜。

“有公司上门提供种子和技术,还到家门口来收购,我们不愁蔬菜的销路,‘愁’的是如何持续地安全供应好有机产品。”西安高新区庞光街道炉丹村五保户王德朝高兴地说。

9月16日,在高新区管委会一楼大厅内,来自安康市岚皋县的土蜂蜜、黑木耳、富硒米、葡萄酒、香椿酱、豆干、糖等百种涉贫农产品在展销会上大受欢迎,“活动开始不到一小时,销售收入已近千元。”安康志根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借助区内消费市场,西安高新区建立带贫机制,与农村合作社、贫困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实现订单精准对接,解决贫困农户和农村合作社产品量小、分散难供应的问题;还精准对接市场,为消费扶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力争实现合力共赢。

众人拾柴火焰高。借助经济优、企业多优势,西安高新区还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参与“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的行动中去。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为兴隆初级中学和户县四中教育捐赠300万元,科大讯飞筹集资金对秦北村办公楼进行改造扩建,陕西三木城市公司为秦渡街道丰盛堡村修建活动场所,陕西恒丰酒业为秦渡街道牛东村捐助空调、电脑等办公用品……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有454家帮扶企业结对帮扶157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400万元,解决了300人的就业问题,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着全社会的力量。(上庆)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