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七局土木工程公司:聚焦“卡脖子”问题 转出发展“新天地”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5G、特高压、轨道交通等“涉科”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下发展“快进键”。而新常态下,推行绿色建筑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艰难转型。

土木工程公司是“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七局的核心骨干施工单位,自2019年战略重组以来,该企业聚焦体制机制不顺、创新能力不强等“卡脖子”问题,全面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运营品质。2020年,新签合同额超100亿元,完成产值超5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34个,合同额超200亿元,人员规模从100余人发展到1300余人,疫情影响下实现加速的逆势突围,转出一片新天地。

重组之初,管理基础薄弱、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企业发展。为此,该公司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新建和完善制度117项,将总部部门调整为13个,所属分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原分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华东分公司。同时,对分公司差异化授权110余项,开发网上电子审批流程200余条,建立分公司经营者年薪1+1+N考核兑现体系,倾力把分公司打造成集“市场营销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成本控制中心、利润上缴中心”为一体的专业化、区域化机构。

机制优化后,该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6个在建项目5月11日前全部复工复产,河南商丘市域快速通道项目大干100天劳动竞赛实现产值4.48亿元,湖北保神项目开展“大干3个月,完成产值2.61亿元,全年获得政府、业主通报表彰30余次。同时,优质履约促使现场带动市场,新签约项目29个,其中长沙绿地V岛星城光塔项目合同额30亿元,设计高度380米,是湖南长沙重点公建项目、湖南文创产业新名片、华中区域城市的新地标。

科技动力不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卡脖子”问题。为此,该公司制订了《技术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研发课题管理办法》等15项制度,全年投入研发费用3562万元,总结创新工作经验、推广应用典型科技成果,不断营造“人人知创新、事事搞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筑基”“筑才”“筑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人才高地。

科技驱动带来良好了效果,该公司2020年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参编行业标准1项,BIM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17项。其中,湖北保神高速项目部研究制定的“自提式波形钢腹板挂篮施工技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绿地汉口一号项目实施的“外立面设计优化”、“超高层悬挑防护方案优化”等5项,预计优化效益430万元。

“我们会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在优化机制中激活发展‘动力源’,在行业领域精耕细作,争取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合同额超过4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该公司负责人王宇光说。(贾平乐)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