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阿信讲堂:守住钱袋子 理性维权安全先行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活动,今年宣传周的口号是“以人民为中心,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

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

(一)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建立科学技术监控,依法维护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的财产安全,不得挪用客户资金。

(二)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三)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在法律范围内,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诱骗消费者进行消费。

(四)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得限制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消费者责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必须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责任,在内部建立多层级处理机制,完善处理程序,建立完备的查询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六)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要积极组织金融常识普及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帮助消费者提高对金融知识的认知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

(七)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尊重消费者人格尊严、民族习惯,不因金融消费者性别、年龄、种族、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八)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管理,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

拒绝误导宣传、强制销售:进行营销宣传不得有虚假、欺诈、隐瞒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得通过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方式要求金融消费者购买协议中未明示的产品或服务。

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收集、使用消费者金融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经金融消费者明示同意,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不得变相强制收集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超出使用范围。

金融消费争议的解决办法:金融消费者应依法通过正当途径客观、理性反映诉求,不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金融机构收到金融消费者投诉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并告知投诉人处理情况。

五个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的小贴士:

招数一:金融资质要看清

留意相关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涉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留意金融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保持一致。

招数二:广告内容须辨明

在遇到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时,可辨别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显著标明“广告”。

另外,须留意金融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

招数三:违规承诺不可信

弄清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对于金融广告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的,例如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切记不可轻信。

招数四:虚假宣传多警惕

警惕金融广告是否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

对于投资理财类产品,要谨防金融广告是否对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和误导宣传。

招数五:违法宣传莫上当

对于金融广告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的,以及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的,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切勿一时冲动。

增强自身风险意识三步骤:

第一步:多问。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

第二步:多想。个人应对自己做出的金融决策负责,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去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步:多学。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金融消费者维权热线:

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

中国银保监会:12378

中国证监会:12386

中国人民银行:12363

中信银行客服电话:95558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电话:400-889-5558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