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之道 酒之诗

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金沙江、岷江自雪山奔腾而下,交汇成滋养中华文明的长江,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美称的宜宾,地处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丰沃的土壤与适宜的气候,孕育着丰富的原粮谷物,一代代制酒人在千百年的酿造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五谷间妙不可言的平衡点,酿成了酒味层次丰富、营养成分多样的世界名酒五粮液。

粮为酒之本。五种粮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实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交融,以酒为笔,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诗篇。

天地中 自然造化育粮化酒

ality,Q_80

故事的开始要从我们熟知的水稻说起。

1万多年前,长江下游的先民们就开始种植水稻,在逐步告别蒙昧的岁月中,大米和糯米沿着奔腾的江河传播普及,农业文明的历史从这里蔓延。

3600多年前,来自西亚的小麦种子,沿着青铜之路而来,歇落于代表青铜文明高峰的三星堆,在岷江流域生根发芽。

1000多年前,非洲孕育的高粱,跟随商队脚步到达印度,然后逆着唐僧的取经之路,与珠宝、香料一起来到了富庶的北宋王朝。

600多年前,拉丁美洲人餐桌上的常客玉米,穿越浩渺海洋和崇山峻岭,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当时最强大的大明王朝。

五种粮食一路漂泊,溯长江而上,最终在人杰地灵的宜宾相遇。

数万年光阴荏苒,几万里山水迢遥,五种粮食作为使者,跨越阔远地域,穿越悠长岁月,连接着各大洲的风俗与信仰,传承着各民族的创造与梦想,见证了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三江汇流常年滋润长江首城这方水土,大量铁、锰、铜等微量元素聚集于土壤中,为小麦、高粱、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提供大量的养分,五粮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肆意滋长。

耕耘、收获、酿造,粮食以多种形态回馈着人类的播撒。沃野浅丘,物产丰饶的自然馈赠,让酒成为储存富余粮食的重要方法。

岁月中 五粮相和绵延芬芳

ality,Q_80

自古以来,生活在宜宾的僰、汉、苗、彝、僚各个民族安营扎寨后,就从未停止过酿酒事业。从窨酒、咂酒、重碧酒、杂粮酒到现今的五粮液,几千年间酒水不停地演变与传承,几千年间泥土与泉水的交联,香气四溢。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诗人杜甫乘舟东下,途经戎州。此时戎州正盛行由四种粮食酿制而成的春酒,风味冠绝当时的“长江经济带”。一杯“重碧酒”让杜甫意兴大发,写下千古绝唱《东楼诗》:“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在杜甫到戎州300多年后,影响了戎州经济发展和文化风向的大诗人黄庭坚也来到这里。彼时,戎州酿酒业发达,姚家私人酿酒作坊采用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惊艳了黄庭坚。其有诗云:“姚子雪麴,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天赋五谷,玉成精华,人类的探索与思考从未停止。

明朝初年,宜宾陈氏家族创立“温德丰”老糟坊,融合“姚子雪曲”酿造技艺及陈氏家传酿酒经验,采用荞子、黍、大米、糯米、高粱五种粮食混合酿酒,时称“杂粮酒”。在一代代陈氏家族的悉心钻研与调试下,最终提炼出“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粮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的陈氏秘方,五粮酿制技艺愈发精进。

民国初年,邓子均继承了“陈氏秘方”,经过反复摸索、不断对比试验,让“杂粮酒”更加醇美甘香。

1909年,邓子均带杂粮酒参加宜宾团练局局长雷东垣家宴,晚清举人杨惠泉尝过此酒后大为感慨,赞其“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命名其为“五粮液”。

时光中 一脉相承天地至味

ality,Q_80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技艺传承中,一代代五粮液制酒人已熟练掌握农作物与酿造之间的关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实现“天人共酿”。时至今日,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几近完美的配比,使得五谷交融、五味复合,达到香浓、醇厚、爽净、纯正、和美的境界。

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味含冲香,多粮酿酒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原料的优势,汲取各种粮食的精华,为丰富的味觉感受提供了全面的物质基础。

“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示完满、吉祥的意思:天有五星、地有五方、人有五官、音有五律;世间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这就是五行。五种谷物的聚合,在风味的谐调中契合五行的平衡、阴阳的中和,用最完美的比例充分发挥出五行谐调的魅力。

酿酒,是人类禀赋自然创造历史的行为,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极致体现。五粮液融二者于一身,天然具备“和谐包容、美美与共”的和美特质,在历史与时光中,传承天地至味。

时光流转,孕育于长江头的五粮液,在历史的积淀中,始终致力于用上乘道地好粮,酿传世上品佳酿,在传承与创新中,随时代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胡长虹)


编辑:曹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