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的工行人---工银“乌兰牧骑”金融扶贫故事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60多年来,乌兰牧骑栉风沐雨,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党的关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借鉴发扬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优良传统,依托国有大行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平台中介效能,因势利导、因时而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工银“乌兰牧骑”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工银“乌兰牧骑”扶贫攻坚活动为核心,以贫困山区、农村牧区、艰苦地区和边疆老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各层级党建共建等项目为精准扶贫立意,以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普惠金融供给能力为手段,25支工银“乌兰牧骑”小分队走出网点,走进农村、牧区、支部、驻点、社区、校园、企业、军营和哨所,为广大人民群众送温暖、送产品、送服务、送知识,让“红色的嫩芽”更深地扎根草原、惠及草原,让这片苍茫的古老大地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工银“乌兰牧骑”成为新时期草原深处人民身边最亲近的“家人”。

热血挥洒“山海情”,初心谱写“青山颂”—赤峰翁牛特旗工银“乌兰牧骑”小分队扶贫故事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拉苏镇旗境北部的海拉苏嘎查,系原国家级贫困县。“海拉苏”蒙古语译音,意为“榆树”。作为赤峰翁牛特旗唯一的牧区镇,海拉苏嘎查总面积739平方公里,人口0.7万,全境海拔高度在450-630米之间,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冬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炎热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38-450毫米。常年的生态消耗和风化侵蚀使得当地山区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植被稀少,尤其是秋冬交替之时,萧瑟荒凉,风起沙扬,“黄沙渐欲迷人眼”已成为昔日海拉苏嘎查特有的“风景”。每年逢雨季又极易形成山洪,给山下20多户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和安全隐患。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的高度重叠进一步加剧海拉苏北山地区的贫困。

25家工银“乌兰牧骑”小分队之一的赤峰翁牛特旗支行工银“乌兰牧骑”小分队在与海拉苏镇党委党建结对后得知,当地政府拟建设200亩公益林实施北山生态扶贫。但由于给水灌溉技术和资金方面困难,项目迟迟无法落地。为了确保该绿色生态项目顺利推进,早日造福当地百姓,小分队充分发挥金融平台引流作用,统筹行内外各方资源,多次赴实地调研考察,与当地政府、企业就项目可行性和所需技术资金深入对接。截至2019年10月末,北山给水设备已全部铺设完毕,水泵安装运行正常,北山树木灌溉系统已初步建成;6000棵新种植树苗成活率90%以上,绿水青山指日可待,百姓心中“榆树”又将恢复往日的生机。

扶贫扶志授人以渔·助学励志圆寒门学子求学梦—“爱心圆梦 助学励志”结对帮扶行动

工银“乌兰牧骑”金融扶贫活动改变以往由捐赠中介参与的传统爱心捐赠模式,打通捐助人和受助人信息传送、反馈通道,从根本上解决双方主体信息不对等、捐赠不透明等问题,建立以33名贫困学生为帮扶对象、以“部室结对、员工捐款”为帮扶方式、以建立不少于三年的结对帮扶关系且按照每年2000元固定标准捐赠帮扶资金为帮扶内容的直通直达式爱心捐赠新形式。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六百多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3000多场金融扶贫活动的组织开展,25支工银“乌兰牧骑”小分队的足迹遍及草原深处,将工行金融服务和人文关怀送到千家万户、送到每个需要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群众手中、心中。(杨启)


编辑:曹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