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区域公用品牌如何建?如何保护?业界大咖这么说

新华财经上海5月9日电(记者高少华)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近年来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激励,正驶入发展“快车道”。在8日举行的2021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中国区域公用品牌高峰论坛”上,专家表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势能,以品牌为引领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品牌强国、经济强国。

 品牌建设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而在中国品牌当中,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奉贤区近年举全区之力打造了产权融合的“东方美谷”品牌,构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美丽健康产业集群。东方美谷品牌价值如今已经超过110亿元,奉贤也正致力于由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迈向世界化妆品之都。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一张无声的名片,中国的未来需要一批引领世界的区域公用品牌。”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顾佾表示,过去是有品质无品牌,现在要从有品质到有品牌,今天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品牌竞争,品牌就是今后竞争的焦点。

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地带的宁夏盐池县依托“中国滩羊之乡”优势,全力建设了“盐池滩羊”区域公用品牌。目前“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到71.1亿元,对群众增收贡献率达80%以上,直接带动盐池县在2018年成为宁夏第一个脱贫摘帽县。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院长马林聪表示,产业集群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已成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中,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日益展现出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塑造区域品牌,为区域内从事这一产业的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聚合力量共同开拓市场,面对国际市场进行竞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打造品牌之路。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表示,遵照国际惯例,政府通过制定标准,强化监管,形成区域品牌特色。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模式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切实可行。希望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本地区区域品牌建设,在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的同时,助力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区域产业化、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驱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一定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曾广超表示,接下来,也将持续开展支持革命老区品牌强县乡村振兴行动,努力实现品牌扶贫向品牌强县的有效衔接和转型升级。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做好标准和管控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正引来各界关注,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同时也要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确保品牌经济取得实效。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铁男认为,标准和质量认证是牌建设的基础。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准涵盖五个方面,即特定区域、特殊品种、特别方法、特有品质、可持续发展。只有制定一个有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标准,才能切实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另外,区域公用品牌也要有相应的评价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准入和退出制度。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姚承纲表示,不是所有区域都要马上来做区域公用品牌,如果没有提炼好特色,没有准备好标准和管控,区域里没有可以被扶持的优秀企业品牌,那么当前并不具备建设优势。在区域公有品牌建设方面,要尽量“做小不做大”“宁做专不做泛”。此外,还要明确经营主体,需要有政府牵头,有明星企业参与,还要有产业相关联伙伴的协同。

“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在新供需关系调节下产业升级的必然。”中国国家品牌网品牌规划中心主任李哲表示,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路径中,按照“定产业、抓主体、建生态”三个阶段,要抓取最有可能进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第一产业,通过“一产连二产、二产连三产”的产业规划,进行路径设计以及主流企业的引入和培育。

作为区域公用品牌代表之一,山东粮油产业联盟整合山东省现有粮油品牌,创建了“齐鲁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品牌共享、资源互通、抱团出镜、共创市场的发展格局。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伟表示,在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同时,将持续下沉渗透,指导省内各地深入挖掘和创建地域特色品牌,巩固提升企业品牌,建稳搭牢省级、区域和企业的金字塔品牌架构。

智能“黑科技”提升品牌保护力度

随着大批区域公用品牌的兴起,与之相关的品牌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市场流通环节中一个出名的区域公用品牌来说,最大的伤害就是品牌假冒、仿冒行为。各地政府、企业花费重金打造的品牌,经常由于假冒品牌的侵害而遭遇商誉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腾讯集团法务维权总监刘政操表示,目前关于品牌侵权的态势呈现出几个显著趋势,一是App侵权大量涌现,二是竞价排名类侵权时有发生,三是企业字号被侵权、盗名的现象比较多,四是现在很多产品都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展示,但是网购平台上鱼龙混杂,很多侵权的内容和假货屡禁不绝。

“针对当前这些侵权现象,科技手段是打击侵权和品牌仿冒的一个有效途径。”刘政操表示,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侵权感知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就可以在浩瀚的互联网世界里准确识别出谁在侵权、谁是假冒。

在打击品牌侵权方面,有时需要进行相关公证,在这方面新兴的区块链技术也在加速落地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在于,回溯时间不受空间限制,成本相对更低,而且不可篡改,公信力会更强。

深圳法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苗得雨表示,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平台,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系统快速上链核验,使农产品检测信息实现安全防篡改;而且,品牌安全信息能够链上共享给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信息还可以直通当地微法院,助力快速裁决。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