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还河于民,“母亲河”变身“生态河”“文化河”

串场河治理是今年盐城“三河整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以前河水浑浊,味道不好闻。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水碧清碧清的,也没有异味了。”6月11日,该市组织政协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察看串场河整治工程,感受整治给沿线综合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明确新目标守护盐城母亲河

贯穿盐城南北的串场河,开挖于唐宋时期,因串联沿海的富安、安丰、梁垛、草堰、白驹等15个古盐场而得名。她孕育了深厚的海盐文化,见证了盐城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是盐城人的“母亲河”。

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串场河水运功能减退,河道出现一定程度的淤积,阻水坝埂较多,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让‘母亲河’焕发新活力,还百姓水清岸绿好风光。”从年初开始,盐城市启动串场河市区段整治工程,层层动员,凝聚共识,明确任务目标,探寻治本之策。

如何协同作战治污?盐城市委书记戴源指出,要本着对城市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串场河整治工作。着力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上下功夫,全面清除河道内源污染源和沿河点源污染,有效改善串场河水环境质量。

在治污进程中,盐城强调“精准”二字。“该项工程全河段采用打坝抽水干塘、泥浆泵水力冲挖、管道接力长距离输送至堆土区的施工方法,确保淤泥不上岸,不影响市容环境。”盐城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顾京介绍,施工过程中尤其注重清洁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获得沿河群众和业内人士高度评价。

找准新路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5月20日,13.5公里长的串场河盐城市区核心段全线通水。碧水绕城,清波荡漾。历时2个多月的抢工奋战,这项“见底”清淤、同时截污纳管的彻底整治工程按期完工。

“整治工程的实施,让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更强,第Ⅲ防洪区排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还提高了区域引水活水能力,增加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促进了高铁枢纽片区水环境提升。”顾京说。

城市水资源弥足珍贵,沿岸居民体会颇深。“串场河是我们主城区最具标志性的河流。如今水清岸绿风光好,市民的幸福感更强了。”该市人大代表刘玉英表示,时隔64年再次“见底”疏浚,投入2.85亿元,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这是市委市政府把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落脚到为群众办实事上。

串场河之变,是盐城全面“三河整治”的生动实践。“在几处察看点,我一共看到了十几种鸟类在河面飞翔,特别是看到了好多只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白鹭,这说明串场河整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盐城市政协委员、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科长赵永强说。

工期完成后,如何让串场河保持“长治久清”?盐城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管护力度,全力维护好、保护好串场河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岸经济”,深入挖掘串场河流域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带动城市品质提升,让水更清、城更美,让串场河变为“生态河”“文化河”。(朱成林)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