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促健康发展 美年健康布局黄金赛道

8月3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044.SZ,以下简称“美年健康”)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25%。

未来十年,发展预防医学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健康体检行业高度符合国家卫生政策导向,通过体检和健康管理节约全民医保开支,符合国家和政策长期鼓励的社会办医方向,美年健康作为预防医学龙头企业身处黄金赛道,规模化和先发优势显著。

政策持续出台 布局黄金赛道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康体检作为疾病预防的第一道关口,通过筛查获取健康信息和风险隐患,能够指导后续预防和健康管理,在后续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乃至整个生态链协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业内研究预计,到2025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或将突破3000亿元,疾病预防作为政策的核心议题促使健康体检行业不断革新和扩容。体检作为疾病预防过程中的前端与必要条件,产业发展逻辑不断强化。

近两年,美年健康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大幅优化体检流程、落实监察监管制度,促成统一服务标准,树立品牌整体形象。公司正在推进制定新版2.0体检中心标准,在选址、布局及设计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和提升,打造精细化运营典范。并且,通过持续优化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将旗下业务和门店的管理进行系统化、标准化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单店盈利能力,释放规模效应,以增强整体效益和企业的安全稳定性。

与此同时,美年健康在学科建设和医疗资源领域与大型公立医院相互赋能,逐步形成“集团层面聚焦专科医联体与属地层面下沉综合医联体”相结合的点面医防协同格局,并通过与国内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稳步推进“筛查诊疗一体化”发展战略。

美年健康指出,学科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和精益求精是所有工作的核心,特别是主检、检验、超声、放射四大重点学科。报告期内,公司下属浙江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浙大附属浙江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双方就绿色就医通道、重大阳性患者转诊、医疗质量支持、专家会诊、科研支持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共识, 通过合作完善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需求旺盛 科技赋能内涵提升

在疫情影响下,大健康产业进入“全民需求时代”,并且随着国家着力推动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国内的预防医疗市场表现出更强的需求潜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非公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185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558亿元,增速迅猛。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美年健康核酸检测业务总量增长明显,截至2021年8月中旬,美年旗下有近250家控股参股分院可承接核酸采样。美年健康旗下企业美因基因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平台,自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中旬已完成超过100万次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近期,美年健康陆续推出“专精特新”产品,包括胶囊胃镜、S9大肠癌无创早期筛查、血管健康套餐、脑健康套餐等技术领先的高端体检项目。其中,胶囊胃镜全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与传统的胃镜产品相比,检查更具“人性化”, 不插管,无须麻醉,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胃部检查,检查后胶囊机器人随消化道排泄。

据介绍,“S9无创大肠癌早期筛查”是一款运用基因检测技术、针对单一病种的癌症早筛体检产品,具备无创检测、轻松便捷、灵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只需抽取10毫升左右外周血液,检测特殊生物标记即可筛查结直肠癌风险。

泛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发展进程漫长,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美年健康推出血管健康套餐,包括超声检查、生物标志物、冠脉CT、基因检测等项目。

此外,美年健康与国内专家进行深度合作,推出脑健康特色套餐,并积极探索闭环创新服务。以肺小结节为例,美年健康旗下体检中心配备了低剂量螺旋CT,通过高科技设备助力更精准地发现肺部疾病隐患,并与三甲医院建立肺结节学科联盟,对筛查出的肺结节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帮助解决后续健康管理问题。

美年健康表示,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来进一步丰富体检服务内涵,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的超声影像检查,以及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等领域,目前已上线多种AI阅片工具,嵌入胸部CT、眼底相机、胶囊胃镜等多个环节,通过现代科技赋能医生,提高阅片准确率,降低阳性漏诊率,更早期、更高效地达到疾病筛查的目的。

美年健康认为,健康体检行业延伸价值链非常广泛,比如针对不同人群的检后健康管理、专科医疗、疫苗接种、互联网医院、健康保险和慢病检后解决方案等,未来,公司将持续夯实主业,延伸服务,以独特的健康大数据和流量,在学科建设和医疗资源方向与顶尖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相互赋能,为患者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邓侃)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