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昆曲 “新声”演绎 ——《新鲜事》记录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幕后的故事

你或许听过他们的行业,

但不曾走进他们的世界;

你或许与他们有过奇妙的交集,

却未曾发现他们的传奇。

新鲜是一种全新的认知、

一种不刻板的生活态度,

每期一件新鲜事,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ality,Q_80

《新鲜事》是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与光明乳业联合策划的一档专题类节目,旨在记录新业态、新生活、新事件幕后的鲜活故事,挖掘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等不同视角下的时代特征和紧密联系,通过新视角、打开新世界、构建新认知、感受鲜活力。第二期节目《新鲜事·昆曲“新声”》展现上海昆剧团三代艺术家,倾力创作七一献礼剧目《自有后来人》的历程,立体呈现当代昆曲艺术的生存状态,并集中体现几代文化传承者的思考和和努力,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心血、青春、才情让古老的艺术赢得今天观众的认同与共鸣。

ality,Q_80

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是上海昆剧团为迎接建党百年而精心创排的红色题材重磅之作。今年7月中旬在上海大剧演连演四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宝级艺术家张静娴扮演的李奶奶、蔡正仁扮演的鸠山,神形兼备、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戏。两位中青年表演艺术家的演绎也可圈可点,罗晨雪扮演的李铁梅、吴双扮演的李玉和生动饱满,令人信服。 在大家印象中唯美典雅的昆曲演起现代革命题材竟然毫无违和感、又如此感人至深,这出乎了专家的预料,也让很多观众惊喜不已。但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首演的巨大成功背后,剧组上下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按出品人、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的原话,这个戏大家是“拿命拼出来的”。 我们跟拍了创作的全过程,看到了艺术家们为了打造精品孜孜以求的匠心和奋斗拼搏的决心,深受感动。这部作品献给所有坚持着、奋斗着的人们。

守住昆曲的“正和根”

ality,Q_80

在2021年初上昆决定排演《自有后来人》时,首先确认由团里的中坚力量罗晨雪和吴双担纲主演,给年轻人更多的舞台创作实践机会。但昆曲创排现代戏是多么艰难,没有老一辈艺术家保驾护航,会不会走偏?作为剧组当家人的谷好好太清楚其中的高难度了。在她看来,必须请出国宝级艺术家,才能带领年轻人一起守住昆曲的“正”和“根”,闯出一条昆曲现代戏的新路。但艺术家们都已经高龄,体力精力大不如前。张静娴老师今年75岁了,她想都不敢想,在这个年纪还能创作一个全新的人物。她原本只想为学生罗晨雪把好关,所以婉拒了谷总的邀请,但谷总拿出了武旦契而不舍的精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打动了张老师。接受了任务,后面忐忑不安的就是老师了。张老师说这是自己从艺几十年以来,心里最没有底的一次,连续几天担心到失眠,就怕自己背不下台词,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成为了剧组的负担。另一位艺术家蔡正仁老师已经81岁高龄了,老先生是从医院里请了假,参与剧组排练的。但在每一次的排练加班中老师们都是准时到场,全力以赴,绝不要求特殊待遇。大家深知,所有人都把精力放在戏上,才能出得了精品。

ality,Q_80

另外,剧组还特地请来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老师,和上昆另一位昆曲音乐专家李小平老师担任艺术指导。82岁高龄的尚老师可没把自己当“外援”,重要的排练场次老先生必到场,上昆没有电梯,老师每次都要艰难的爬几层楼梯进到排练厅。他认真关注每个细节,把京剧排演《红灯记》的宝贵经验,和自己多年的艺术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有后来人》的成员们。尤其对于李玉和的扮演者吴双,因为都是净行演员,尚老师会从行当的角度细致的为吴双抠戏,甚至在凌晨三点,他想到一个细节都会发短信叮嘱吴双。李小平老师是昆曲音乐家,他不仅要为乐队把好节奏关,也要为演员们的表演节奏把好关。吴双、罗晨雪都是第一次创作现代题材,当他们找不到人物节奏时,李老师总是悉心讲解,帮助年轻人找回感觉。而李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张静娴老师的爱人,两人在台下是相敬如宾的贤伉俪,但到了排练场那可是旗鼓相当的合作伙伴,当意见相左时,两位也是互不相让,为艺术可不能留情面,必须得争个明白!

拼出年轻人的“精气神”

ality,Q_80

李小平老师说,这个戏里,老一辈树立了艺术标杆,年轻人就有了努力奋斗的方向。罗晨雪是上昆第四代传人,也是主演中年龄最小的。她是张静娴老师的入室弟子,昆曲闺门旦演员。所谓闺门旦就是在昆曲舞台上专职扮演大家闺秀的行当,比如《长生殿》里的杨贵妃、《牡丹亭》里杜丽娘,大家脑补一下,这些闺门淑女的形象和跳火车、捡煤渣的李铁梅差距有多大……难怪一开始她有点发懵,路也不会走,手也不知道怎么摆,看得张老师又好笑又生气。但除了慢慢打磨也并无其它捷径可走,于是师徒俩开启了日复一日“改造闺门旦”的创作历程。文戏有恩师把关,但另一方面李铁梅还有很多的动作片段怎么办?武旦出生的谷好好团长早就给罗成雪安排了身段“特训课”,谷总戏称,当年昆曲武旦皇后王芝泉老师怎么训练她的,今天都传承给罗成雪“开小灶”了。整个特训过程的艰辛只有罗晨雪自己知道,练到最后她的双膝都磨破了,每天只能靠护膝坚持。但在汗水和辛苦的背后大家看到了她一天天的进步和成长。另一位主演吴双是上昆第三代昆曲人,他的创作经验要比罗晨雪丰富得多,但是面对李玉和这样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双哥也有点不知所措。说熟悉是因为少年时代在考戏校时,就有长辈给吴双提出了希望——你以后要演“李玉和”这样的大英雄啊。但对于昆曲舞台来说,李玉和这样的革命者又是如此的陌生。为了塑造好铁路工人形象,吴双尝试过在自己净行的基础上,增加丑角小花脸行当的程式,让人物更接底气,但后来却发现行不通,只能回到原点再找感觉。一次次的尝试,哪怕失败了,都不是无用功,点点滴滴都成了最终成功塑造人物的坚实基础。而在吴双看来,这个过程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过程,因为不断逼迫自己改变,人物才得以一点点的圆满。而一直支撑他坚持到底的动力,是前辈师长的殷切的期望和实在的支持。

“吵”出现代昆曲的“韵和味”

ality,Q_80

“所有认真的人都集中在了一起。”—— 这是谷好好团长对《自有后来人》这个剧组的定义,也正是因为认真,才会较真,剧组也变成了一个日夜“吵”不停的剧组。除了几大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之外,导演郭宇、唱腔设计周雪华、舞美灯光设计伊天夫、多媒体设计赵迪文、指挥王永吉,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人物,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坚持,因此每次排练都会有一个“吵吵更健康”的过程,有的时候甚至要吵到深更半夜。虽然每天都要“吵”几回,但戏倒是越“吵”越顺利,剧组之间也越“吵”越默契,按照编剧俞霞婷的话说,老师们之间的“吵架”就是一场“神仙打架”。而经常参与“吵架”的李小平老师则说,“吵架”的过程其实是老师们把自己的经验阅历都融进戏里的过程,是又一次的深度创作。

也正是因为这群认真的人不断较真拼搏、争论协作,最终才让这部新编现代昆曲既好看动人,又不失昆曲原有的韵味。很多第一次看昆曲的观众都表示,“百戏之祖”原来也很好懂,很感人。而不少传统昆曲的铁杆戏迷看完首演后,也大赞《自有后来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昆剧。本期的《新鲜事·昆曲“新声”》就将向大家展现创排过程中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

9月27日上海昆剧团将带着《自有后来人》参加第八届中国昆剧节,这些较真的人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打磨拼搏……

ality,Q_80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