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裂缝 心向阳光 ——记浙江中烟“阳光学子”叶景芬

清晨的北京,已有初秋的微凉。

当第一缕阳光叫醒沉睡的大地,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21级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叶景芬早早起床,精神饱满地开启了新的一天。

一如往常,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麻利地洗漱、熟练地穿戴,不同的是,今天她要作为全校研究生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内心多了一份激动与鼓舞。

“自2020年疫情至今,中医药是我国抗疫伟大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作为医学生的我倍受鼓舞,也希望有能力为国出力、为民解忧……”

9月10日,在全校研究生新生面前,叶景芬从容淡定、自信满满,用手边“看”盲文边分享。4页盲文稿,浓缩着她融入新集体的激动,传递着积极乐观的能量,也映射出她对未来的憧憬。

1.jpg

是的,她是一位盲人,也是今年浙江唯一一名考上研究生的盲人学生,考研初试成绩比国家线高出了97分。她的励志故事开始被中央媒体报道。

中等个头,长发垂肩,身着一件粉色上衣,上面的笑脸一如她挂在脸上的微笑。热情大方、积极乐观,思维敏捷、表达利落,她的言谈举止时常让人忘记眼前是位25岁的盲人姑娘。

由于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种被称为“眼科绝症”的疾病,叶景芬的眼睛从未见过五彩斑斓的世界。上天给了她一个糟糕的开场,她却用心演绎逆境中的坚强。

2.jpg

“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是总会苦一阵子,任何事情到了最后都一定是的,如果不好说明还没有到最后。”读《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这本书时,叶景芬一下子被书中的这句话击中,当即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5月4日,在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的《夜读·青春之歌》直播节目上,作为节目嘉宾的叶景芬,将这本书推荐给观众,勉励大家即便身处困境也要拨开裂缝、心向阳光。

叶景芬的妈妈了解自己的孩子,言语中有心疼也有欣慰:“这孩子从小就要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一定要做好。”

“我运气特别好,在长春大学读本科时,赶上了专业硕士(视障研究生)招生。”叶景芬提起考研时,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3.jpg

但,普通人考研本就不简单,叶景芬付出的艰辛可以想象。

尤其是英语,由于盲文纸质资料少,电子版读屏效果不理想,“反复地听老师讲课,却做不到真题”,一度成为叶景芬考研路上的“拦路虎”。

办法总比困难多。叶景芬多方打听,了解到龙泉市图书馆有盲文打印机和视障阅览室,于是,这里便成了她备考的“自习室”。

“她挺努力的,视听资料放在这里,基本上一学就是一个下午。”龙泉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被叶景芬的毅力深深打动。

盲文是视障患者学习的基础,书写盲文时需要用一张4行28列112个格子的盲文板固定住盲文纸,再用大头针似的盲文笔刻下对应的点,备考过程中,叶景芬几乎磨尽了1支合金盲文笔。

不同于正常试卷,研究生考试时盲文英语试卷近50张,叶景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整个单词、整句话地审题,她只能用两根手指摸着一个个字母进行拼读,而且盲文书写时间是正常的1.5倍,即便考试时间有延长,难度依然很大。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困难也许会让人沮丧,但叶景芬却笑着说:“只要能克服,这些都算不上困难。”

之所以努力考研,叶景芬有她坚持的理由:“我想成为一名医生,这样别人就会叫我叶大夫,而不会叫我盲人姑娘或盲人技师,我想融入到一个健全集体中,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

由于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叶景芬曾被邀请担任盲人医疗按摩医师资格考试讲师,将自己梳理的知识要点、应试经验传递给更多人。放假回到家,叶景芬利用所学知识,免费给村里人推拿牵引,提升专业能力;闲暇时静下心来做手工,通过穿盒盖产品、编串珠饰品,强化练习手感。

生活中,叶景芬也一向自立,积极主动融入社会。

在长期生活的空间,来回走过几次后就可以自己出门,自从大一入学后坚持独自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作为学习生活的必备品,叶景芬通过读屏软件熟练应用手机,不仅可以多渠道学习知识,还能通过APP购置生活用品。

作为一名“95后”,叶景芬同样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她的微信名为“石斛夜光丸”,这是一味中成药,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效。“石斛夜光,那是我内心深处的梦。”叶景芬解释道。

“在北京这3年,一定要至少参加一期金盲杖的活动。”叶景芬经常将感兴趣的内容发到朋友圈,最近一条是转发第四期中国盲协“光明之家”训练营开营的消息并写下这么一句话。

鉴于疫情期间学生家长不能入校,今年9月研究生报道时,叶景芬坚持独自拖着两个大行李箱、背着一个背包前往学校。她不以为意地说:“两个行李箱正好充当盲杖,这下不用担心掉沟里了。再说了,路上有好心人帮忙,没问题的!”

叶景芬之所以有这样的安全感,与她一路成长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有关。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自2001年以来,浙江中烟连续20年参与媒体组织的阳光助学行动,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市,让像叶景芬这样有理想、有追求、成绩优异、品行端正但生活有困难的26000名“阳光学子”感受到了温暖。

“来自社会的关爱,激励我变得更加强大,希望研究生3年学有所成,尽快回报社会。”叶景芬心中已有规划,对未来充满憧憬。(王林 王茜 陈芳)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