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村庄建成大果园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3月21日09:55分类:中国·威宁

贫困村如何啃下“硬骨头”,决胜脱贫攻坚战?

兔街镇兴荣村在长期不断的摸索和斗争后,给出的答案是:班子要强、方向要准、士气要盛、步子要稳。

走进兴荣村,山坡连绵不断,山坡下,拖落河蜿蜒而过,冲积出一些平整的河岸地。

村主任王飞焰沿路边走边介绍:“这里栽了300亩樱桃,这里是300亩猕猴桃,这一片是200亩李子,全村种了6500亩核桃,今年我们又种了500亩板栗……”

沿着他手指的方向,无论山坡还是河谷地里,各色果树开花的开花、抽芽的抽芽,樱桃树上还缀满了绿豆般大小的小樱桃……整个村子,俨然是一个大果园。

“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战役打响前,兴荣村深藏在山里,名不见经传。村民们晨起而出,日落而归,在自家地里种玉米、种土豆,一年下来,刚够果腹,如果有多余开支就得东挪西借,直朴但落后。

而村民赖以生存的大山,在不断的开荒砍树之后,水土流失日益加剧,部分山坡严重石漠化。

“保生态,战贫困。”成为兴荣村面临的两件大事。

村支两委深入学习政策,无数次走村串巷,又坐下来屡次商谈,终于拍板,两件事合起来当一件事干。

由此,兴荣村发展的方向被确定下来:搞经果林种植。

时值国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兴荣村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整合林业工程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 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国土整治等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经果林。

于是2015年起,大片果树在兴荣村的土地上扎了根。

全村土地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37亩,经过3年多的种植,各类经果林面积达到8800亩。

正如村主任说的那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不只是村支两委的事,也不只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干部群众搭伙一起上的事。只有大家同搭一个台,共唱一个戏,脱贫这事才会有希望,才搞得圆满。”

发展经果林种植的目标确定以后,兴荣村干部群众合力奋战。

贫困户王竞全家看准了猕猴桃种植前景,发展了14亩猕猴桃种植,走进猕猴桃基地,就数他家的猕猴桃长势最好,现在已经长出手掌大小的叶子。

“2016年末种植的猕猴桃,去年开始少量挂果,今年有望部分出售。市场上红心猕猴桃价格每年都在15元左右,基本稳定,销量也好,我只要管理好这14亩,到盛果期,不愁脱不了贫。”王竞全说。

王飞焰介绍,按照历年来红心猕猴桃的价格和产量来看,只要管理到位,亩产8万元左右不成问题。

而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发展起来的6500亩核桃,现在已成为兴荣村当之无愧的“摇钱树”。

兴荣村辖5个村民组,每一个组都有大量核桃树分布,部分较老的树,每株核桃产值达2000元左右。

樱桃也不遑多让,因为地理和气候条件,兴荣村的樱桃成熟期要比周边乡镇早熟10天左右,盛果期一株樱桃树产值可达80元左右,亩产值近4000元。

王飞焰说:“我们的果树能够种成功,关键还是我们发展产业搞得‘稳’。”

兴荣村每引进一个产业,总会先划出一片“试验田”,经过实践结果证实过符合本村发展了,再向农户推广种植。这样农户的接受度高,产业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据了解,兴荣村全村共468户人家,贫困户有167户,2014年至2017年来,经过大力发展产业战贫困,已脱贫109户,剩余58户贫困户有望在今年脱贫,兴荣村也将就此摘掉贫困的帽子,在经果林等产业的持续发展中,“留住青山,保住绿水,朝着小康奋进。”(李云侠 陈美群 许定华)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