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的“奇迹之地”:世界在这里拥抱中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18日11:43分类:财媒聚焦

来自加拿大的Alchemy公司,使用最先进的纳米材料,将挡风玻璃的抗冲击性提高了6倍,并阻挡了99.9%的有害紫外线辐射。

来自瑞典的Geras Solutions公司,正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全球医疗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痴呆症诊断和管理方式创新。

来自意大利的Gr3n公司,通过微波技术,首次提供了经济有效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回收工艺,可能从此彻底改变PET在全球的回收方式。

……

2018年10月13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来自俄罗斯、瑞典、丹麦、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的6支创业团队,面向100位全球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路演。

这是中关村海淀园“Land in China国际项目加速营”的最新一期活动。在此之前,该活动已帮助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多家机构,对接了超过5000个全球创新项目。

而在本期活动中,中关村海淀园也为25个优质国际项目提供了为期7天的短期落地孵化计划,帮助他们了解并拓展中国市场,打磨自身商业模式,对接合伙人及投资人。无论公司基础事务,法律、商业礼仪,还是中国生态系统,它们都将得到全面的培训和加速。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中关村海淀园的各个角落上演。

经过40年发展,中关村海淀园已经早已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个“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代名词,它不但已经辐射海淀全境,演变成创新之“城”,更不断向全国乃至全球拓展,成为一个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事实上,站在今时今日,它已经无法再用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来定义,而是已经站上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潮头,成为一个汇集全世界资金、资源与人才的国际创新策源地。

奇迹之地:中国创新辐射全球

无论放眼中国还是全球,中关村海淀园都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奇迹之地”。

多年来,中关村海淀园已经先后诞生了联想、紫光、方正、用友、百度、新浪、搜狐、京东方等科技巨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9000家,总收入超过2万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727家,A股和境外上市公司总数193家,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是中国创新经济改革最成功的一块“示范田”。

每天,这里还不断有科技创新成果源源涌现,不断有新生代科技企业飞速崛起。

仅仅在2017年,中关村就新创办了29363家科技型企业,企业专利申请量7.4万件,获专利授权4.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万件;企业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858项,其中国际标准330项。

而截至2017年底,在中关村海淀园,被视作高成长和新经济发展标志的“独角兽公司”(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创新公司)已达70家,总估值达到2764亿美元,占中国的近一半,与硅谷相当。

更重要的是,它的辐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从一个是国际资源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成长为全球创新创业的重要枢纽,从“中国的硅谷”,转变为“世界的中关村”。

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已经聚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截至2018年9月末,境外上市公司108家,吸引美国Plug&Play、以色列Trendline等世界知名创业服务机构落地。

中关村海淀园更已在京外建立了23个合作科技园或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3万家。

而在海外,从蓬勃发展中的亚非拉,到繁华兴盛的欧美,在全世界的大多数角落,都已经能看到中关村企业的身影。

目前,中关村管委会已在美国硅谷、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等地设立10余个海外联络处;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覆盖企业242家,与沿线25个国家开展合作;吸引超过2000名留学生和80家企业参与。

历史交汇:新时代的创新使命

中关村海淀园从中国走向世界,既是它自身发展的必经之途,也是全球科技发展的时代需求。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发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

在这一时期,全球科技创新将有以下趋势:

(1)国际创新格局:从以欧美为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拓展。全球创新网络从以硅谷为科技创新引领的单极格局,转向多中心、多节点的多极化创新格局。

(2)国际创新策源:从大公司为主向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协作并举转变。

(3)国际创新方式:从封闭式的线性创新链条向开放式、立体化的创新网络转变。

(4)国际创新内涵:从单一科技创新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转变,科技与传统产业乃至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融合。新技术、新金融、新平台、新制度、新业态的集合体,逐渐成为新经济的发展主形态。

(5)国际创新模式:从单一区域的独立创新,向跨区域的协同创新转变。

(6)国际创新战略:从单一的技术领域竞争,向全面的创新战略竞争转变。

因此,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未来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关村海淀园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主阵地,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中心核心区,作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桥头堡,就必须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升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双轮驱动:世界为什么拥抱中关村?

2018年10月13日,中关村创业大街国际人才集市开市。这条有名的创业大街,摇身变成了一条熙熙攘攘的招聘街。

奔驰、京东方、施耐德电器等2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17家创新创业企业都来到这里,现场招揽了不少全球优秀人才。

这只是2018年中关村双创周的活动之一。

2018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China-Africa、Dialogues”中非对话、国际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实训营、全球黑客马拉松、2018全球极客挑战赛、“Seoul Startup Hub X Innoway Demo Day”……整个双创周已经成为众多国际资本、跨国公司和海外人才落地中国的又一场盛事。

中关村海淀园能够快速汇聚这些国际高端要素,变身国际创新创业核心节点,得益于它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无论是更好地走出去,深化全球创新布局,帮助企业出海;还是更好地请进来,完善政策、资金、人才等营商环境,中关村海淀园都有成熟举措,并已在全世界打响品牌。

一方面,中关村科技园深化全球创新布局,以多种方式支持驻区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业务平台,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本、延揽人才,拓展业务,实现全球化的“联动创新”。

每年,统筹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创新驿站、孵化器建设,与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全球创新中心城市在创新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创新活动的协同联动上做出更多实质性布局。

比如太库、盛景网联、联想之星等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与国外机构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跨境孵化,吸引了来自以色列、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与地区的大量优质技术创新项目落地。

同时,中关村海淀园也不断完善政策、资金、人才等营商环境,吸引来更多的国际资本、创新企业和人才。

比如中关村大街的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和“藤蔓计划”,就是要建设“类海外”的工作生活环境,打造全球创新创业人员最佳栖息地。

而中关村试点实施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绿卡直通车政策,更已帮助大量高科技国际人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办证时间从过去的180天缩短到50个工作日,被外籍人才誉为“世界上办理速度最快的绿卡”。

目前,中关村拥有外籍从业人员总数近1万人,留学归国人员3万多人。2017年,中关村海淀园的年PE/VC投资案例也达到1348起,获得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5%,投资总额达到2813.5亿元。

此外,中关村还正在将自身的中关村论坛等活动,打造为全球创新思想汇聚盛宴、追求卓越的风向标。

毫无疑问,通过加速国际高端资源汇聚,打造更加优质的国际生态环境,中关村海淀园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一个核心枢纽,与海外其他创新高地在创新资源上互联互通,构建起了一个全球联动的创新网络。

中国在这里连通世界,世界在这里拥抱中国,这就是一个走向全球的“世界中关村”。(柯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