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第一书记巧当“带货郎”

曹龙友是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派到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河林村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358户12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8人。2017年河林村摘帽,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今年以来,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河林村村集体经济显著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带贫益贫效应日益显现。

微信图片_20200606113905

“第一书记”变身“带货郎”

曹龙友驻村工作不到一周时间,河林村扶贫产业园果蔬基地负责人管大勇就向他求助:“今年辣椒大丰收,现在就愁销路,希望帮帮忙。”帮助销售农产品,成为这位刚到任的第一书记遇到的第一个挑战。通过走访,曹龙友发现,销售跟不上是制约村集体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怎么解决销路问题?消费扶贫或许是一条好的出路。5月初,村产业基地西瓜熟了,村里的龙虾也上市了,圣女果也成熟了。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会主动联系,助力消费扶贫。曹龙友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近100人到村开展消费扶贫。曹龙友和驻村工作队员当起了“带货郎”,每周固定时间,把村里的农产品,送到帮扶单位干部职工手中。

“愁销”转为“畅销”

借助帮扶单位的力量,带动更多单位、更多团体和个人关注贫困群众的生活、购买贫困村农产品,支持贫困村的发展、宣传贫困村的农产品。但是,消费扶贫存在“量小数少”瓶颈,难以解决村产业基地根本问题。为了扩大产品销路,曹龙友广泛联系,积极协调会展、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推动河林生态农产品参展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在多家省市媒体宣传推介河林农产品。同时,曹龙友化身“带货主播”,开通“大美生态河林”抖音号推销村产品。通过会展展示、媒体宣传推介,村农产品销路打开了,品牌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名气不够大,市场不够广,常态化解决销路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

“零售”升华“批量”

如何真正破解村产业基地做大做强过程中销路难的问题,是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曹龙友需要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打开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症结。

在帮扶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在曹龙友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前期主动对接,2020年5月中旬,南昌市政公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西兵哥送菜有限公司与河林村签订助力河林村精准脱贫暨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的签订,搭起了扶贫产品全方位立体式销售渠道,破解了消费扶贫“量小数少”瓶颈,彻底解决了“销路难”“就愁卖”等问题。此举为巩固脱贫成效找到一条全新出路,河林村产业发展从此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迈入规模化,打响品牌化,走向市场化。

河林生态美都西瓜已于5月13日进驻江西省步步高超市的44个门店销售。截至6月1日,借助平台优势,已销售西瓜等产品逾60万斤。(洪鸣)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