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匠心人物三 蔡发龙:做个接地气的“班长”

“做个接地气的班长”,懂基层管理,能钻研创新,来自扬子江药业冻干粉针剂2号车间的生产班长蔡发龙,三年间致力于优化车间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是个十足的全能型班长。

硕士毕业的蔡发龙来到扬子江的第一个年头,撰写的《降低灌装机IPC站称重误剔率》课题获得了2018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比赛一等奖。奖状还没捂热,看到灯检线上操作人员翻转产品的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减少人工翻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呢?就这样,蔡发龙开始钻研起全自动灯检机与半自动灯检机的联线生产模式。

参考实际灯检情况,设计全自动灯检机和半自动灯检机的联合模式,通过计算灯检机的出料速度和人工灯检方式,蔡发龙一次次开展小试,推演能让机器与人工最“合拍”的设备参数。这个攻关课题《全自动灯检机与半自动灯检机联线生产的研究》再度为他赢得了2019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比赛一等奖,名列小组第一,同年,在亚洲质量与功能展开会议上斩获亚洲质量改进优秀案例一等奖。

2020年5月,蔡发龙主动接下了冻干粉针2号车间国际化项目改革的重任。从现场对标、培训与维持两方面入手,以提高车间质量标准和人员质量意识为目的,蔡发龙起草了冻干粉针剂2、3号车间融合提升方案。

大到文件的修订与验证,小到人员培训与物品摆放,蔡发龙常常往返于两个车间,与车间领导和员工沟通,从不言累。对排查出的简单问题,蔡发龙要求相关人员做到现场立即整改,而相对复杂的,则要求尽快修订文件,查漏补缺,保证文件指导操作。对人员的差距分析培训,蔡发龙要求员工切实理解改进点,而不是一味的按要求机械操作。

简化流程为高效生产提供了空间,提高法规符合性为迈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可能,而人员的“思想变革”更是为提质增效和促进创新做足了保障。回忆起整个过程,蔡发龙坦言,“这对自己是一次锻炼,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蔡发龙总要求自己的肩上比其他人多担一份责任。为党小组会议收集材料、组织会议的召开他都乐此不疲。新冠疫情爆发后,车间生产任务积压,蔡发龙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自愿加入返厂第一批“志愿军”。与其他返岗的本地同事不同,家在镇江的他显得有点远,面对领导的关心,蔡发龙回应:“远什么,就隔了座桥。”

三年间,帮助车间完成国际化项目风险评估和各项生产流程优化,蔡发龙尽其所能在扬子江的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也收获着自己的累累果实。(唐毓敏)

 返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区首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