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米的高度”标注“软实力”,上海黄浦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用一米的高度看城市”,是社会治理的新视角,也是城市“软实力”的新刻度。近年来,上海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用一座城市的细心守护童心。

“儿童友好”从“市区”到“社区”

今年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其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成为实施方案中的一大建设任务,引起外界关注。

在上海,由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的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近年来加快推进。2019年,上海市妇儿工委在《上海“儿童友好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优化配置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立足街镇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从儿童生活的社区开始,逐步推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今年初,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公布,全市16个区84个街镇(工业区)获“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称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位列其中。街道2个儿童服务中心以中山南一路为界,一南一北,为辖区内10062名0-12岁儿童提供服务。从儿童视角推进社区空间微更新、微治理,五里桥街道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为儿童开辟出“小天地”。

vbox8052_SH_C5095_073835.jpg

“微更新”变出儿童的乐园

红烧茄子、炝炒包菜、番茄鸡蛋……五里桥儿童活动的微信群里,几个家庭正热闹地拍照分享刚出锅的家常菜,这些蔬菜都是小朋友们在Wuli小农场亲手栽种收获的。Wuli小农场原是五里桥儿童服务中心(南分部)户外的一小片荒芜空地,几经改造,设置成8个一米见方的小菜圃。孩子们在社工的指导下,分组认领菜圃,打卡浇水、除草、施肥,自发制定公约,负责Wuli小农场的日常管理和采收全过程。“无论高温、还是下雨,孩子们一有时间都会过来,有时动动手、有时静静看,用心呵护自己认养的小苗。”五里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妇儿委主任杨颖说。据了解,小农场活动自去年5月推出以来很受欢迎。孩子们在亲近自然、收获快乐之余,也为这里添上了绿意与生机。

微信图片_20210706204538.jpg

依照就近原则,五里桥街道深入社区,通过在“边边角角”嵌入儿童友好社区元素等方式,以“微更新”拓展儿童活动阵地。在决定什么样的活动项目时,则由小朋友们说了算。据杨颖介绍,在前期筹备时,工作人员向社区发放了近千份调研问卷,农场、阅读屋,都是当时孩子们票选出的“高人气”项目。前不久揭牌的儿童服务中心北分部,设置了家书房、家厨房、家剧场、脑洞实验室、明日科技站等室内亲子共创空间和家庭活动场所,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

vbox8052_SH_C5415_094619.jpg

“儿童友好”为社区治理添活力

儿童友好社区不仅要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的文娱体育设施、教育空间,更着眼于推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实践。五里桥社区组建了一支由7-18岁儿童主导的议事团队,鼓励他们以自身视角发现问题,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儿童作为社会的纽带,可以改变社区住户‘相见不相识’的情况,拉近亲子、邻里关系,成为我们宣传‘家文化’的抓手。”杨颖说。

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参与社区活动,一方面密切了亲子关系,也为不同家庭创造了沟通交流的场景,有助于社区家庭培养正确的育儿观。杨颖表示,“做好儿童友好中心和社区儿童之家的全面建设工作是五里桥妇儿委今年的实事项目,未来我们还将打造市级家庭教育示范点。”

vbox8052_SH_C5256_085816.jpg

此外,孩子们对社区事务的积极主动,也进一步激发了家长们的参与热情。通过小手牵大手,更多人开始参与到“垃圾分类”等社区自治项目中来。一位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感慨,“现在,我们的社区不仅更温情,也更有活力了。”(杨子华)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